我国是产量大国,上半年,在国民经济面临增速放缓的持续压力下,农业农村发展再次传来捷报,我国夏粮生产实现全国夏粮总产量14106.6万吨,比2014年增产447.0万吨,增长3.3%。除了内销和大量出口的粮食外,粮食加工产业也得到发展。
资料图
粮食加工机械试水国际市场
工信部和农业部日前联合发布《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了今后十年粮食加工业发展目标,到2015年粮食加工业总产值达到3.9万亿元,2020年达到6.9万亿元,年均增长12%,效益不断提高。据了解,2010年粮食加工业总产值为2.6万亿,这也就意味着,按照规划目标,十年内粮食加工业产值将是目前水平的逾2.5倍。规划还提出,“形成一批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大型粮食加工企业集团,建成一批粮食加工产业园区,培育一批知名品牌”。粮食加工产业离不开机械设备的支撑。我国粮食加工机械产业经过四十多年,特别是近十几年的不断发展,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许多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已经享有很好的声誉,有的已经成为知名品牌。
我国粮食加工设备发展历程
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粮食加工机械经过四十年的风雨发展取得很大的成绩。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国粮食加工机械发展的的历程。
(1)上世纪七十年代,原粮食部组织了全国范围内的碾米设备选定型工作。通过这项工作,使得我国的碾米机械水平大为提高,当时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在东南亚已处领先地位。我国的砻谷机技术至今仍不失为世界同类产品中的先进技术。
(2)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陆续引进了数百套国外先进的面粉、碾米、饲料等成套加工设备和技术,通过长达近十年的消化吸收攻关工作,全面提高了我国的粮食加工机械制造水平,缩短了我国的粮食加工机械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但是,受当时体制和条件的制约,粮食加工机械设备的消化吸收工作主要是由原生产厂家承担,力量分散,缺乏国产设备成套化和规模化生产方面的考虑,使我国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失掉了一次产业整合、规模化发展的好机会。
(3)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如同其它机械行业一样逐步走向市场。特别是自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使粮食加工管理放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许多国营粮食加工机械制造厂因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经济体系,纷纷陷入困境。经过国有企业改制浪潮,大部分通过管理层承包或整体出售,成了集体、个体及股份制等多种所有制的工厂。他们凭借老厂几十年的人才资源、技术力量和品牌优势的积累,加上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一些有胆识的民营厂领导注重科研与科研院所合作,花费重金引进先进机械加工设备,提高了粮食加工机械制造质量,逐步向成套化,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同时注重打造名牌产品,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快,市场竞争加剧,我国粮食加工机械产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尽管我国粮食加工机械发展基本已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但是如果走出国门竞争国际市场还是有一定的压力的。
技术装备水平低
我国粮机制造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与国外著名粮机制造公司的差距显著,拥有的技术力量和先进制造装备数量、档次相去甚远,机械产品在设计水平与制造工艺方面还达不到国外先进水平。
在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能力上更是无法与其相比,自主创新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仿制产品多。不少民营企业自己没有加工能力,采取外协加工再进行组装来生产设备,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除了价格优势外能在国际市场竞争的优势很少。
缺少品牌意识
国内生产粮食加工设备的厂家数以千计,除了大的龙头企业比较保护自己的品牌文化。不少中小型粮机制造厂家为了迫求眼前利益,一味仿造;为争订单互相压价,恶性竞争,只把主要精力放在人际关系的拓展和公关上,没有品牌效应意识。由于销售价格低,利润低薄,又形成企业无力负担售后服务工作,售后服务的欠缺使得国内的粮机产品在用户心目中一直摆脱不了低档货的地位,不能和国外品牌同等产品处于平等竞争地位。导致整个行业经济效益下降,技术水平难于提高,逐步丧失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我国粮食加工市场庞大,设备的需求是水涨船高。只要不断的加大研发力度,生产出质量硬,创新的产品,同时发展自己的品牌。那么在国际市场上必定赢得强大的竞争力。也让我国粮食加工设备更加有动力研发新产品,促进粮食加工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