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花生机械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参加这次全国培训班现场展示、演示的,既有轮式自走联合收获机,也有适于丘陵山地使用的履带式自走联合收获机;既有单垄双行收获机,也有双垄4行联合收获机;既有作业效率高达7~8亩/小时的分段式收获机,也有多道工序一次性完成的联合收获机;既有半喂入联合收获机,也有全喂入联合收获机,还有加装花生复收装置用以降低花生漏收率的收获机以及3垄6行气吸式精量播种机、4垄8行可折叠式播种机、高地隙水旱两用喷杆式喷雾机,真可谓精彩纷呈,让参观人员大饱眼福。据介绍,国内研发生产的花生机械,播前有种子精选机、包衣机;播种时有覆膜播种机、膜上打孔播种机、膜下滴灌覆膜播种机、自走式花生麦田套种播种机、多垄气力式精量播种联合作业机、全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机;收获时有挖掘条铺收获机、捡拾摘果收获机、联合收获机;收获后处理有摘果机、秧蔓粉碎机、干燥机、脱壳机、脱红衣机、榨油机等,这些机械基本能够满足花生全程生产机械化的需求。
但是,在看到希望的同时,笔者也深感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还有许多短板和瓶颈,依然任重道远。
机械质量性能仍需大力提升。尽管花生生产从种子清选加工、耕、种、管、收到收后处理都已有机可用,但总体上看,“有而不优”问题比较突出。从设计、制造到试验、检测,手段都还比较落后,基本上处于设计靠手绘、制造靠敲打、测试靠经验的阶段,现代化模拟设计软件、数控加工中心、智能测试平台运用极少。播种机伤种、漏种、重播率高,联合收获机收获幅宽窄、作业效率低,分段作业机械化水平低。有的摘果机作业时需要配备4~5人进行喂入操作,尚未从根本上摆脱“人海战术”,与信息收集、智能决策、精准作业等智能化、信息化、精准化、舒适化要求相去甚远。下一步,要在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方面下功夫,着力提升花生机械的质量性能,推进花生机械从“有机可用”向“有机好用”迈进,为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更加有力的装备支撑。
生产模式、技术路线仍需深入探索。农业部《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中提出了河南、山东、河北等黄淮海产区,辽宁、吉林、新疆等东北及新疆产区,广东、福建、广西等南方产区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主要内容,明确了不同区域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大方向。但具体到某一省某一地,播种时是选择平作、垄作还是畦作,单作还是混作,间作还是套种;等行距还是宽窄行;收获是选择分段收获还是联合收获,半喂入还是全喂入;机具选择轮式还是履带式……这些要综合考虑当地种植传统、地形地貌、茬口播期、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从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肥资源和开展机械化作业的角度出发,进行试验探索,确定适宜的机具机型、生产模式和技术路线。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当地农民群众的意见,他们长期与土地打交道,有丰富的花生生产经验,选择什么样的生产模式、技术路线,他们最有发言权。当然,农民有些传统的种植习惯不利于推进全程机械化,如有的地方花生种植过于分散,花生品种不统一,果柄强度、株型特征、结果深浅不同,有的地方习惯把花生和其他作物间作套种,形成“插花田”,给机收带来很大难度,影响机械作业效率和效果。这些问题需要耐心讲解,加强示范引导。
宣传培训工作仍需不断加强。目前农机部门开展的宣传、演示、推广工作深得民心民意,但是做得还不够,与农民群众的需要还有一定距离。要通过宣传使更多农民认识花生生产机械化的好处,推广花生生产新机具、新技术,同时农民有一些传统观念需要转变,需要农机部门加强引导。如部分农民担心机收摘果不干净、落果多,还有部分农民认为每亩200~300元的作业费用偏高,反正种的也不多,不如自家慢慢收。实践证明,机收比人工收获损失率低,只要宣传到位,农民会逐渐认识和接受。关于机收作业费偏高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目前机械数量太少,没有形成作业市场的有效竞争。随着机械保有量的增加,机收作业费就会逐渐降下来。例如,现场演示的一种加装复收装置的花生收获机,这种机械虽然降低了花生漏收率,但增加了动力消耗,降低了工作效率,是增收的花生和作业成本哪个多,从经济上究竟划不划算,这些都可以通过实验测算出来。另外,要通过培训提高农机手的操作技能。在演示会上可以看到,同样的花生收获机械,由不同的机手操作,效果大不相同。在目前阶段,机械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作业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机手操作水平影响。因此,要加强对农机手的培训,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操作、技术比武等多种有效方式,努力提高机手的操作水平,最大程度发挥机械效能。
政策扶持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一是加强购机补贴力度,完善购机补贴制度。以花生收获机为例,2014年,全国花生收获机保有量达到13.76万台,完成花生机收面积2031万亩,台均作业面积148亩。照此推算,全国花生机收率如果达到70%的话,约需花生收获机33万台,缺口在20万台左右。机械数量不足与农民购买花生收获机械积极性不够高有密切关系,深层原因是花生收获机械价格偏高,作业时间短,收回成本周期较长。现在每台花生联合收获机售价在10万元左右,享受购置补贴以后,农民自己还要负担7万元左右,每年作业时间仅20天左右,成本回收周期大约3~4年。同时,虽然实施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但是实践中对花生联合收获机的单机补贴额度近几年在下降,另外,农民的购买习惯是“有钱不买半年闲”,花生收获主要是在秋季,购买联合收获机的旺季也是秋季,但是每到秋季,第二批购机补贴资金已所剩不多,不利于调动农民购买花生收获机的积极性。二是加强对花生机械研发创新的支持。今年山东省开始实施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气吸精量花生播种机、新型全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以及超大宽幅喷杆喷雾机、智能高地隙变量施药机等机械研发得到扶持,激发了企业的创新热情,全省花生机械生产企业发展到30多家,成功研制了3垄6行气吸精量花生播种机、4垄8行平行四边形折叠式花生联合播种机等一批新型高效机具。如果能够从国家层面设立科技研发专项,加大对农机企业、科研机构的扶持力度,必将进一步有力推动花生生产关键机械核心技术的研发。三是进一步加大对花生机械化作业的支持。建议在花生主产区实施花生机播、机收、残膜回收作业补贴,降低花生生产成本,加快花生生产先进机具技术示范推广,促进花生全程机械化发展。
事无难易,关键在人。只要政策好,人努力,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春天还会远吗?
结束语:全程机械化,不仅仅是在耕种管收环节,机器代替人工,更需要将智能生产和农艺充分结合。农业生产对适应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加强创新,是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必经之路。
版权声明:农机新观察所有作品(文字及音视频)为本栏目特约评论员独家特供农机360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