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辈的出门务工,老一辈的身躯佝偻,广大农村只剩“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农村劳动力锐减,田没人种了,耕地就得撂荒,我国耕地连年减少,18亿亩红线能否守住?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稳定的压舱石,农业良好发展关乎国家安危,但在这样的状况下,拿什么稳住农业,是个大问题。
资料图
城镇化
近日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8》显示,2010~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并开始超过50.0%,中国整体进入城市型社会阶段;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2.6%,超过世界总体水平(52.5%)。截至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达54.8% ,2030年将达70%左右。而从城镇与农村人口结构来看,2014年,城镇常住人口7491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1866万人,减少1095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
老龄化
按照预测,2015-2035年为我国人口老龄化急速发展阶段,我国老年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4.18亿,年均增长千万;老年人口比重由15.5%提升至28.7%。2036-2053年老年人口将从4.18亿增加到4.87亿,年均增长380多万;老年人口比重由28.7%提升至34.8%。在此阶段,人口高龄化特征明显,80岁以上高龄人口从0.6亿增加到1.18亿,新增老年人口中逾八成是高龄老年人。
老龄化与城镇化的数据不禁让我们心惊:广大农村怎么办?农业怎么办?
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一方面说明我国正迅速崛起,但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减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影响农村的稳定,而农业生产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谁来解救386199部队的困局,这一问题直面而来。
机械化
先别急,再看一组数据。在2015年1月14日举行的全国农机化工作会议上,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2014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0.76亿千瓦,同比增长3.57%;农机化水平达到61%以上。这意味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实现由人力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
无疑,机械化大军填补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缺口。在日前的辉煌“十二五”系列报告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我国粮食实现“十一连增”,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可以说,我国农业机械化在过去五年发展迅速。
社会化
可以这么说,农村劳动力的减少,为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创造力广阔空间。这种空间不能大,但也不能小。太大,简单来讲,地就没人种了,太小,农机社会化服务就失去了市场。
农机社会化服务是指农机服务组织、农机户为其他农业生产者提供的机耕、机播、机收、排灌、植保等各类农机作业服务,以及相关的农机维修、供应、中介、租赁等有偿服务的总称。
据初步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农机合作社数量已经达到4.74万个,全国农机合作社作业服务总面积达到7.75亿亩,约占全国农机化作业总面积的13%左右;服务农户数超过4500万余户,平均每个合作社服务农户数量985户。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正高速发展。
一场竞赛
就目前来讲,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如何让农机社会化服务跑赢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稳住农村,稳定粮食,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首先来讲,我国农机合作社质量参差不齐、良莠有别。农机合作社作为近些年来新生的农村经济主体,其内部结构、规章制度、文化建设等都没有得到完善的建设,这些问题制约了合作社整体的发展壮大,一些农机社还很弱小。
第二,国家扶持力度不足,政策不配套。近几年,虽然中央一级地方各级财政对农机合作社进行了一定的扶持,但对农机合作社来说仍是杯水车薪,在征用土地、融资贷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还没有相关的优惠政策。
第三,大部分农机社的服务能力单一,服务领域不宽。目前国内农机社的主要还是农业服务,而对于农业上下游产业涉及很少,对于未来发展和提升竞争力很不利。
在自身发育还不健全,经济基础还很薄弱的同时,以农机社为主的农机社会化服务要跑赢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可谓困难重重。
为此,国务院、农业部等多次发文强调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同年,农业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意见》。而在早前发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等有关法律、法规,都大力扶持和发展农机合作社。
近日,据媒体报道,农业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到今年6月底,全国合作社达140多万家,平均每个行政村接近3个合作社;入社农户9900多万,覆盖全国38%的农户。快速增长的合作社数量与日益多元化的营运模式,让《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修改成为必然。
虽然阻力重重,但笔者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在广大农民兄弟的努力下,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将得到良好健康的发展,不断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同时,我国农村发展将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