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家启动东北、内蒙古大豆和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取消原来的临储政策,由市场来决定这两类农产品的价格。就在这一政策试行一年之后,仍在执行临时收储政策的玉米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今年的9月18日,国家发改委、粮食局、财政部、农发行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定为1元/斤,比去年临储价格每斤最多调低了0.13元。这是玉米临储政策实施七年来,收购价格第一次掉头向下。那么,这次玉米临储价格的下调究竟都带来了哪些影响呢?记者赶往素有“玉米之乡”的吉林公主岭市进行了调查。
资料图
粮食经纪人粮库卖粮一波三折,玉米价格低,农民不愿卖!
粮食经纪人郑三:现在霉变老严重了,哪都是,就是生霉粒,多少都有,看超不超(标准).
公主岭大榆树镇金丰粮库的听价室里,粮食经纪人郑三一动不动地靠在听价窗口前,等着他两车三垧地玉米价格的尘埃落定。究竟能否顺利通过检验的关口,卖个好价钱,在他心里还是个未知数。
玉米究竟能否顺利通过检验的关口,郑三忐忑地等待着。
就在十多分钟前,他眼睁睁地看见一车玉米,因为生霉粒超标被粮库拒收,这又让郑三多了一份顾虑,自己收的两车玉米是否达标,他也心里没底。一旦被拒收,就意味着不仅白白浪费了一笔运输费用,脱粒后的玉米还不得不降价处理,想到这些,站在听价窗口外的郑三愈发忐忑。
就在等结果的短短几分钟里,原本还只是站在窗口外的郑三迫不及待地把头伸进了小窗户里。不仅郑三着急,卖粮的姜井春心里也没有底。两人就这样寸步不离守在听价窗口前,焦急的等着。
郑三迫不及待地把头伸进了小窗户里。
为了这三垧多地玉米能卖个好价钱,五个小时前的凌晨四点,郑三就出发赶往几十公里外准备卖粮的姜井春家里。
卖粮户姜井春:我卖八毛五去年,差多少钱呢?!
郑三:价就别寻思了,国家全掉,不光掉你自己,全国性的。
像姜井春家这样,玉米收获之后直接“地趴”堆放,极易出现发热、发霉、浪费的问题,直接关系着玉米的最终销售。考虑再三,姜井春还是决定赶紧先把家里的3垧多玉米卖出去。于是他联系了每年都来收粮的郑三,双方最终以7毛钱的价格谈成了这笔交易。
双方最终以7毛钱的价格谈成了这笔交易。
凌晨四点半,此时的东北气温已经降至零下七度,堆放在地上的玉米表面结了一层厚厚的霜花,就像此刻低迷的玉米市场,让置身其中的姜井春和郑三都感受到了丝丝寒意。
凌晨四点半,此时的东北气温已经降至零下七度。
姜井春:包地不行今年,掉价。去年他们来收我地,我还说笑话呢,他说他要一万块钱,我还一万块钱我就包。
郑三:种不种了这回。
姜井春:像这样我就不干了,不能干,一万块钱我包干啥。种地还能剩多少钱啊。
堆了一院子的玉米经过脱粒源源不断地装进停在门外的大车里。
姜井春:去年一垧地,最低能够(产)两万八九斤。今年两万四五,能差四五千斤。
姜井春的玉米今年由于天气的原因有一些减产,再加上价格下调,利润明显不如去年。
姜井春:七毛钱一斤,一万八千多块钱。你去了九千多成本,你再去八千到一万包地钱,算你八千,一万块钱你得赔钱。
姜井春告诉我们,去掉化肥、人工、籽种、农药等各种投入,今年他一垧地还能盈余七八千块钱。可由于他的玉米减产,再加上降价,总体算下来今年要比去年一垧地的收入减少5000元左右。早上7点半,忙活了3个多小时后,姜井春的玉米还剩下了最后一小部分没打完。看着自家院子里的玉米,姜井春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总体算下来今年要比去年一垧地的收入减少5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