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粮价低迷 加工企业逆境突围
2015-11-03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记者观察:“抓大控小”加快行业整合

  采访中,不少粮食加工从业者谈及当前的粮价状况,都显得忧心忡忡。粮食的增减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加工企业的生存好坏,也折射出农业产业的“健康”状况。

  一位粮食加工企业老板说,前几年企业都是以国家收储价为指导价格,今年大米市场价格一跌再跌,完全失去了“风向标”,农户、企业都出现了恐慌心理。

  针对当前的粮食市场,不少粮食加工从业者建议,国家要建立较为准确的粮食预警系统,指导粮食种植结构,减少农民不必要的投入和风险。

  坚决打击粮食走私,打击力度不能一阵风紧一阵风弱。

  要及时消化国家储备粮,控制粮食进口节奏,从而使国内粮食供需形成平衡。

  要大力扶持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降低因土地流转造成的粮食成本高企;通过抓大放小,在每个县重点扶持一两个粮食加工企业,控制小型加工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尽快形成区域品牌,从而降低区域内恶性竞争造成的不必要的成本增加。

  “很多企业压根一年都不生产或少量生产,却通过做假账拿到了大量的政府补贴和贴息。”一位粮食加工企业负责人说,有关部门要严把政策关,坚决打击违法企业,保护守法经营企业的利益。

  江苏泗洪多举措扶持粮食加工业——粮库扩仓容粮企获补贴

  入秋以来,全国粮食主产区的玉米、小麦、水稻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粮市低迷,粮农、粮企、地方政府反应如何,有哪些应对措施?记者日前来到产粮大县江苏省泗洪县,进行了调查采访。

  适应市场转观念,在增加效益上动脑筋

  今年44岁的王斌是太平镇南谢村有名的种粮大户,种植水稻2300余亩、玉米1800多亩。谈起今年的粮价,王斌很伤脑筋。他以玉米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玉米均价每斤1.09元,今年小贩收购价只有0.75元,每斤降价3毛以上,按平均亩产1000斤计算,今年的玉米收益至少减少了50万元。

  “粮价走低,明年是不是要减少种粮面积?”面对记者的提问,王斌说,粮食市场行情波动,不是个人所能左右的,只有依靠国家政策宏观调控。不过种植户也不能“坐以待毙”、因噎废食,必须自寻门路,把损失降到最低点。为此,他频繁与外地饲料厂联系,送货上门。如将玉米送到山东沂水,每斤可卖0.85元,送到江苏太仓,每斤则可卖0.91元。“开弓没有回头箭,我已经按合同给付了土地租金,不能因为粮食掉价就甩手不干,而是要适应市场、转变观念,在增加效益方面多动脑筋,千方百计把粮种好。”王斌说。

  与王斌不同的是,孙园镇孙楼村农民许山招面对粮价下跌,则显得相对淡定。去年,许山招在江苏的洪泽湖农场承包了500亩土地,种植常规稻麦,夏季小麦售价每斤在1.1~1.2元,水稻1.4~1.5元,净赚了20多万元。今年小麦受赤霉病影响较大,加之价格突降,最高售价每斤1元。水稻即将收获,按目前市场行情,鲜稻收购价每斤1.3元左右,如果产量与去年持平,他今年可赚10万元左右。“虽说赚得少了些,可毕竟还是赚了,比在外打工强多了!”许山招说。

  改进加工技术,提高制成品附加值

  有人认为,粮价下跌,对粮食加工企业只有利好,可以借机囤货,降低生产成本。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事实并非如此。

  归仁镇金仁龙面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家富坦言:“虽说目前面粉的出厂价格与往年保持平衡,能卖到1.56元/斤,但利润大小与加工量成正比,企业原料库存有限。受小麦价格下跌影响,农民惜售,企业开工时间大大缩短,以往一天能生产16个小时,现在只能生产10小时,有时只有8小时。加之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费用几乎没有减少,我们真的是开工亏,不开工也亏。”

  谈及如何应对企业眼前生产的尴尬境地,孙家富思路清晰。“紧跟市场,及时掌握小麦价格行情,多途径满足企业加工需要;投资60余万元,更新机器设备,改进加工技术,提高面粉的质量和附加值;加强与老客户沟通,适当减少供货量,尽量减轻粮价下跌给企业带来的信誉影响。”孙家富说。

  多举措应对,产业升级势在必行

  三大主粮价格全线下挫,这在往年并不多见。泗洪县商务局副局长赵军分析说,一方面我国多年启动托市粮收购,国内粮价远高于国际粮价,出现了价格倒挂现象,粮食进口数量持续增加,挤占了国内市场销售份额;另一方面,粮食终端需求持续疲软,政策性粮食高库存量都对新粮价格造成抑制。

  为减少此次粮价下跌的不良影响,泗洪县已拿出了相关解决方案。赵军表示,全县正加快腾出更多仓容,扩大托市库容总量;制定出台粮食加工补贴政策,促进全县粮食生产、储存、加工实现良性循环;加大对农民粮食存储的技术指导,引导农户科学存粮,对辖区内有粮食存储技术需求的农户提供免费技术指导,待市场行情转好后再进行销售。

  行业性亏损加剧

  黑龙江作为名副其实的“国家大粮仓”,今年粮食再获丰收。然而,丰收背后隐忧并存。随着政策性粮食收购量逐渐增多,库存压力越来越大。

  就玉米而言,国内玉米价格高,国外玉米及其深加工下游产品的替代品大量进口,直接导致我国不少地区玉米消化量下降,库存沉积,粮食主产区收储压力越来越严重。

  粮食库存积压,主要在于需求不旺。据悉,受经济形势不好影响,饲料业萎靡严重。由于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淀粉、酒精等深加工产品持续多年低迷,粮油加工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主产区粮食加工企业开工不足,亏损加剧,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数据显示,黑龙江稻谷加工企业新、陈稻谷加工综合每吨原料亏损14元,玉米深加工企业吨原料亏损170元。去年该省粮食加工企业停产491户,今年扩大到822户。

  据悉,这种粮食加工企业的行业性亏损现象在不少粮食主产区都有普遍性。进口及走私大米已经严重冲击了国内水稻加工产业,一些大米进口到港价同黑龙江省水稻最低收购价差不多。走私大米价格更低,只有每斤1.2元左右,远低于每斤1.5元的最低收购价。

  有专家指出,临储玉米收购价降低,可以缓解目前玉米市场的供大于求问题,但要防止因为粮多了就简单地调整政策,而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2-183713-1.html

标签:农机 企业 加工 低迷 粮价

上一篇:粮价今秋低迷,种麦来年可好?
下一篇:中国农机行业: 新常态 新机遇 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