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综合改革推动面向职业农民培养的农村职业教育创新
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的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具有更为重要的突出意义。基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和新型农民的培养要求,这一培养任务将主要由农村职业教育来承担。在城乡二元文明共生和一体化发展的新的文明框架中,通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将对面向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农村职业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以培养面向农业现代化的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以教育综合改革的理念指导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过程,围绕创新发展、系统综合与外部支持等教育改革着眼点[13],增强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14]基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目标,以此审视农村职业教育创新,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
(一)系统设计面向培养职业农民的农村职业教育改革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内容的系统性工程,这体现在培养内容的多元性和配套条件多样性,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也应该系统设计,全面推进。
1.进一步强化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与培训制度。这一点在国际上有经验可以借鉴。如美国在2008年通过农场主与牧场主发展计划,通过专项拨款进行培训,并通过调整农业补贴政策,进行专项资金支持等;日本也在2010年颁布的《粮食、农业、农村基本法》中提出,政府继续对农业学校进行财政补助,形成稳定地支持职业学校培养农业技能人才的经费制度[15],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得到完善。我国在《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的基础上,通过修订法律,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纳入相关的农业法规,构建整套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制度。同时,将职业农民轮训和不定期培训常规化,依托农村职业学校形成稳定的培训机制。
2.建立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经费制度。通过项目专项拨款与常规经费相结合的方式,为培养职业农民提供稳定的经费来源。加快建立与培养培训工作相衔接的监督机制与质量管理机制,确保培养工作的可持续性。
3.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的认证制度。通过构建一整套基于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体现职业农民普遍特征和地区职业农民特色的认证体系,并将认证体系与就业准入、薪酬等进行相应的挂钩,为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创造充足的外部条件。
(二)整体改革面向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农村职业教育模式
面向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农村职业教育将突出灵活性、易获得、多样性等多个方面的特征,既要考虑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要求,又要考虑培养对象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以及参与学习与培训的方便。从整体改革面向新型职业农民的农村职业教育模式,需要培养机构、办学模式、教学模式以及课程体系的全方位改革。
1.办学机构多元化。以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为基础培养力量,引导具备相应的基层办学能力的相关机构,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广播学校等基层机构,积极参与合作培养新型农民,将培养资源送到农民的身边,方便乡村、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农村社区以及家庭农场的农民参加学习和培训,体现农村职业学校职业农民培养资源的易获得性。面向职业农民培养的农村职业教育机构改革的重要思路是建立依托农村职业学校建立农民学院或者城镇社区学院。农民学院或城镇社区学院一般以原有的农村职业学校,联合区域内的相关高等职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以及有关培训基地设立,主要承担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与培训、新技术推广和其他的技术培训与服务。在建立长期稳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平台搭建、项目引导等方式,将农民学院或城镇社区学院建成固定的新型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平台。
2.办学模式灵活化。在农村职业学校办学能力有限的条件下,通过改革办学模式,以机构办学为基础,采用城乡合作、中高职合作、普职合作以及”引智入校“(临时聘请农业类本科院校、农业科研院所的高层次人才进行讲座或者教学)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优质外部资源,提高农村职业学校的培养能力与培养质量。
3.教学模式多样化。根据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要求和农民群体的特征,既要充分考虑培养过程的严谨性与规范性,又要考虑农民的知识程度以及对知识和农业技能的认知与习得特征。因此,培养单位要积极利用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相关机构的资源,开展合作培养,加强以现代农业技能为重点的实践性教学,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同步进行,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依托视频、远程现场教学、3G实景课堂、网络课程以及微课程等教学资源,弥补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同时满足不同培养对象的需求。在教学方式上,按照不同教学内容选择全日制、脱产、半脱产、送教下乡、函授、境外考察学习交流等多种方式,满足职业农民培养的多元需求。
4.课程体系的特色化。职业农民培养课程开发体现当地特色、符合地方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的课程与学习资料,构建特色化职业农民的课程体系,实现按需选课、按需教学。在特色课程开发上,要充分注重以相关学校专家团队为基础,联合本地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的有关专家,组成专业课程开发团队,围绕地方重点发展的农业产业与特色产业,共同开发特色化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特色专业课程。同时,结合区域地理、经济、社会和文化特点,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中的基础类课程进行地方化改造,使职业农民的培养更突出为地方发展服务,逐步形成一批特色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培训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