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从2015年8月份农业部发布的《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关于涉及农用柴油机排放标准升级的部级推广鉴定信息变更的通知》来看,仅是更换国三发动机的农机产品不用重新申请推广鉴定,只需进行变更申请,这对整机厂商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但是对整机产品来说,更换发动机不像是更换普通零部件那么简单,整机产品的很多部件都要根据柴油机的性能指标做相应升级。因此,即使没有农机推广鉴定部门的强制要求,很多品牌农机厂商也不敢放松对国三整机产品可靠性的验证。
从现行农机鉴定推广大纲的要求来看,拖拉机产品的可靠性试验作业时间不低于1500小时,其中轮拖和手扶拖田间作业时间(耕、耙、播、收等)占70%、运输作业占30%,履带拖全部为田间作业;谷物收割机的可靠性试验期限是一年,取夏收和秋收两个作业季节时间,收获季节划分不明显的地区,取全年作业时间,进行现场可靠性试验工作时间不少于200小时;微耕机的可靠性试验要求,生产试验累计负荷下的作业时间应不少于300小时,其中旋耕作业时间应不少于200小时。因此,留给整机厂商不足7个月的时间,明显不够整机厂商对国三农机产品进行可靠性验证。
未经过科学、严格的可靠性验证的国三农机产品,在炎热、高作业强度的作业季,不仅可能会出现较高的故障率,还可能出现收割机起火引发火灾之类的危险。因匆忙升级,而有可能带来的国三农机产品质量问题,是农机排放标准升级工作中必须正视、也必须尽力避免的问题。
除了关注国三产品的可靠性,而希望延迟升级时间,还有16%的人选择了“延期,消化库存”。国二产品的库存究竟有多大呢?据悉,截至今年8月份,业内有40余万台的国二拖拉机库存,整个行业的国二库存产品额高达400亿元,是2014年农机工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的10%;加上,受农业生产季节性和农机补贴启动时间的影响,第一季度是农机销售的淡季,从柴油机企业到整机厂商都面临着很大的库存消化压力。
有24%的人希望国三农机排放标准升级如期执行。经过一轮又一轮的“雾霾”普及警示,“减少污染物排放,治理大气污染”几乎成了每个人的呼声;而且我国农机在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出口时,受WTO贸易协定“进口方不能进口低于本国产品要求的商品”的影响,已出现因排污标准偏低而无法出口的情况,很多业内人士都已意识到农机行业升级的紧迫性。
农机排放标准升级的必要性无须赘述,但不能操之过急,以牺牲产品可靠性为代价。从国外的成熟经验看,相关地区、国家在推行发动机排放标准升级方面给社会各方均提供了缓冲期。如美国在1998年颁布了非道路行走机械第二、三阶段排放标准,规定第三阶段标准适用于2006~2008年;第四阶段标准于2004年颁布,规定第四阶段标准适用于2008~2015年,留给制造商研发升级的时间相对充裕,留给企业消化库存的时间也较为充分。欧盟在2004年颁布非道路行走机械欧三、欧四阶段的排放标准,欧三标准从2006到2013年逐步实施,在标准实施的前两年,允许标准实施日期前生产的发动机有一个过渡销售期,由欧盟成员国自行确定0~2年不等的过渡期。
农机排放标准升级是一件有利于农机行业升级、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好事,也得到了包括农机人士在内的广大民众的支持。但笔者认为,标准执行时间节点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农机田间作业环境恶劣、复杂,连续作业强度大,农机销售淡旺季分明等行业自身特点,给农机行业一个合理的缓冲期。这样既能既保证农机市场的连续、有效供给,也能让整机厂商通过充分的田间作业去验证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否则,由于匆忙升级带来的国三农机产品质量问题,不仅会有损农机厂商的口碑,也难免会给广大购机农户带来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
结束语:农机排放标准升级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对于国家来说,应该积极宣传,普及知识,制定出更有效的补贴措施;对于企业来说应该抓紧时间提高技术,配合产业升级;对于农民朋友来说应该认同,接受升级后的农机产品。只有多方配合,政策才可以顺利实施。
版权声明:农机新观察所有作品(文字及音视频)为本栏目特约评论员独家特供农机360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