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农机新观察】全程机械化技术有效供给要提速
2016-01-25   来源:农机360网《农机新观察》   

  机艺融合要加快。全程机械化技术必须要实现农机农艺的融合,协同发展。当前发展全程机械化的一个薄弱环节仍然是农机与农艺的结合。针对这一问题,农业部门与农机部门密切配合,增加农艺与农机相互融合的商议研究,在作物品种、种植模式、技术路线等方面积极沟通,将主要生产工序机械作业适应性作为种植模式推广、作物种子选育的重要依据。各地应成立农机农艺融合协调小组和农机农艺融合专家组,开展决策咨询、技术指导、培训交流、验收考核等工作,发挥农业专家顾问的作用,构建农科教、管推用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农机农业部门要开展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建设,强化农机从业人员农艺知识培训,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

  农机产品要提速。针对主要农作物中高端全程机械少和部分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产品品种供给不足的问题,农机制造企业要争抢登上全程、全面机械化这趟车。落实开放发展理念,深入调查研究,瞄准需求市场,学习吸收国外先进的全程、全面机械化研发与制造技术,研发制造机艺协调化、功能集成化、全程规范化、全程作业高效化、全面机械化技术所需装备。大型农机企业要以发展成为“集大型拖拉机、高效联合收割机等高端农业装备研发、生产、销售、培训于一体的农业生产全过程解决方案服务商”为目标导向。中小农机企业则要以生产制造全程、全面机械化某一经济作物、某一作业环节产品为主攻方向,发韧前行,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成为具有特色的产品制造供应商。企业在研发全程、全面机械化产品后,要及早投放在省、市、县农机推广机构,或者农机化示范基地,进行品种、栽培和加工等技术集成探索、试验示范,打造一批可看、可学、可复制、可推广全程机械化产品和技术应用典型。这是开拓全程机械化产品市场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值得采用。围绕《中国制造2025》计划,农机制造企业、科研院所等加大全程、全面机械化装备研发创新力度,提高研发能力和制造水平。

  技术创新要给力。要加快以推进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的育、耕、种、管、收、运、贮等主要生产全程机械化为核心,探索北斗卫星精准定位、自动导航、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全程机械化农机装备上的应用,推动农机装备升级换代。重点围绕主要作物全程、全面机械化生产的薄弱环节,及早搭建农业、农机制造、科研等多部门合作的科技创新平台,合力攻关,突破全程机械化所需关键环节机具的瓶颈。加快农机技术创新与农艺技术的融合。及时组织农机生产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农机推广机构等单位和部门,实施全程、全面机械化技术创新计划和创新示范工程,以点带面,不断加快先进成熟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普及应用,引领推动全程机械化先进农机装备在生产实际中的推广应用,带动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的快速提升。

  部门合力要用力。农机行政部门要根据本地全程机械化的发展短板,定位作物种类、聚焦重点生产环节、明确主攻方向、重点区域、发展路径,切实编制好全程机械化发展规划,依据规划、整体推进,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抓示范推广与夯实基础并行。通过抓好试点示范,解决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模式问题;加强农机化基础建设,解决全程机械化的发展条件问题。各地应搞好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供给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农技、农机推广机构和生产企业、科研院校、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分作物、分区域总结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提出适应本地的机具配套方案。

  政策扶持要持续。在深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上,强化共享发展理念,让购置全程机械化农机的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对玉米、花生、棉花联合收获机、深松机、免耕播种机和配套大马力拖拉机以及水稻插秧机、干燥机等全程机械化装备机具应补尽补、有购就补,达到普惠性。把北斗卫星精准定位、自动导航装备纳入补贴目录中。进一步向粮食和大宗经济作物主产区和全程机械化薄弱区倾斜,提高补贴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开展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加快老旧高耗能机械更新步伐,促进农机装备结构“腾笼换鸟”、优化升级。要加强对农机经营主体购买全程机械化装备的具体指导,防止减少盲目性。支持大型农机企业开展农机金融租赁服务。

  版权声明:农机新观察所有作品(文字及音视频)为本栏目特约评论员独家特供农机360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2-183567-1.html

标签:农机 有效供给 提速 技术 观察 全程

上一篇:【新观察】点评2015年农机行业十家龙头企业
下一篇:农机行业前途一片光明但短期挑战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