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农业机械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下)
2016-01-25   来源:中国农机新闻网   

  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已经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发展从主要追求数量增长向质量和数量效益并重、从生产导向向需求导向、从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向创新驱动的集约经营转变。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必须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业机械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十三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还面临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农业机械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下)

资料图

  (一)开展全国性农机装备保有量普查

  农机装备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础,农机装备保有量是衡量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科学指导农业机械化发展、合理引导农机装备配置的重要依据。没有足够的农机装备投入,将不能达到预期的机械化作业水平;过多的农机装备投入,则会造成动力和装备的浪费或闲置,效率低下。2014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10.8亿千瓦,其中农田生产农机动力投入约为7.57亿千瓦,农田生产单位耕地面积农机动力投入约为0.36千瓦/亩。2010年以来,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等主要农机装备保持了年均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为农业机械化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提供了强有力物质技术支撑。但同时,部分问题逐步暴露且矛盾凸显,一是省份部分农机装备趋于饱和,单机作业量明显下降(如在某些省份,前些年玉米联合收获机单机作业量是700多亩/年,目前仅为500来亩/年),农机手收入明显降低;二是部分省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与农田农田单位面积动力投入不相匹配。如位列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第1、2、3位的黑龙江、新疆和内蒙古,农田单位面积动力投入分别为0.20kW/亩、0.29kW/亩和0.20kW/亩,分列全国第29、21和28位;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位列第9位的安徽和位列第6位的山东,农田单位面积动力投入分别达到0.82kW/亩和0.71kW/亩,位列全国第2、3位;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位列第21位的湖南,农田单位面积动力投入达到0.65kW/亩,位列全国第5位。很显然,有的地区单位面积动力投入并不高而机械作业水平高(如黑龙江、新疆和内蒙古);有的地区农田单位面积动力投入很高而机械化作业水平较低(如湖南);有的地区在机械化作业水平相近的时候农田单位面积动力投入差距较大,如全国、江苏、山东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在60%左右时(分别为59.48%、60.08%和58.79%),农田单位面积动力投入分别为0.38kW/亩、0.36kW/亩和0.52kW/亩,山东的农田单位面积动力投入水平远高于全国和江苏平均水平。据了解,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一方面与地理地貌、经营规模、土地整治、作物品种、种植制度、机器性能,以及装备配置、使用方法、利用效率、社会化服务、机手素质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或许在相关数据统计上有出入。三是农机装备保有量统计链条长,工作琐碎繁杂,数据核实工作量大,基层农机工作人员紧张,出现拍脑袋人为编造数据的现象;四是有些淘汰或者闲置不用的农机装备仍然统计在册,致使在用农机装备保有量与统计数据不符。由此可见,迫切需要开展全国性农机装备保有量普查(可以采取科学的抽样办法),摸清家底,科学引导各地农机装备发展,达到宏观指导农业机械化科学健康发展的目标。

  (二)开展全国农业机械化区划及装备布局研究

  农业机械化区划是农业区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因地制宜指导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早在1982年我国曾组织专家研究完成《中国农业机械化区划》,对指导当时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随着自然资源、气候条件、经济条件、作物品种、种植制度、经营规模、技术装备等各方面的变化,早期的《中国农业机械化区划》早已不适应当前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通过全面系统地调查研究,摸清情况,认识和掌握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律,将客观存在的差异及其规律性,利用系统科学、信息技术等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归纳整理,划分出不同的农业机械化区域。根据各农业机械化区域的不同特点,研究提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方向、途径、重点、步骤和措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农业部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针对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生产成本过高,分品种进行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成本与效益比较研究。通过实地调查、跟踪试验、横向比较,探索不同作物、不同区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以及不同机械化技术的生产效率,逐步建立起全国范围和各地适宜的最优农业机械化生产结构,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机械化农业生产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2-183564-1.html

标签:农机 国际 竞争力 关键 提高 成本 降低 农业 生产

上一篇:“镰刀弯”地区农机装备市场前景预测
下一篇:二手农机交易期待破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