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不讲情义就别当头头
“不讲情义你就别往人前站,也别想当头头。”俩老王唠起了情义嗑儿。
王金昌很倔,叔伯侄子种地不用心,干活不出力,他扬手就要打。可侄子不跑,为啥?“叔叔为我好。”
那次插秧放水,田埂开口子淹了邻居的地。
“每亩我按900元收成赔,这是两万元,你拿着吧。”他赶到现场掏出钱。
“那哪能要!以前你净帮我们了。”邻居不接。王金昌把钱硬塞进他的兜说:“地是咱的命,钱不算啥。”
今年8月2日,建华村一带一气下了160毫米深的雨。大田、水田一片汪洋。屯邻急坏了。
“架泵。”王金昌顶雨拉回4台大泵,分四大片抽水。他一直来回跑,困了依着帐篷打个盹儿,饿了吃口凉馒头,坚持3天3夜,保住了屯中那3万多亩田。屯邻感激呀,就给他柴油钱,他急了,“水灾当前,还分什么你我。”他说。
再说春起,他们合作社跟一个农场企业签下5000亩育苗合同,到插秧时,苗子都育瞎了。50多户农民要一块上法院打官司,讨赔偿。
“别急,5000亩水稻插不上秧,这后果谁也承担不起,打官司能打出大米呀?你们等一天,我来处理。”王金昌开上车去齐齐哈尔、富裕一带连夜订回5000亩地的稻秧。屯邻消停了,秋后又是大丰收。
王树春的情义表现在公心上。
新村建起来了,村民一哄声同意把道边把头儿那栋房给他,理由是:王书记为咱建这个村,好悬没丧命。论贡献、论年龄,论啥都应当住。
“不行,利益面前没有特殊公民,抓阄!”王树春和村干部们真的都抓了阄。
如今的王树春没有一亩草原,没包一亩林权,没多分一亩地。院子不比别人多一尺,房子也不比别人高一寸,一年年的操劳都花在工作上了。
“为大家办事总得有人操心。”王树春说。
前年,新建了村小学,旧学校咋办?“建免租房。”王树春领着村干部扒旧房。一块旧砖都没扔,当年盖了21户免租房。转过年,又盖了9户。年岁大的村民不想住大房,就来这里住,不收一分钱。
屯民们来找王金昌,要求带地入社。来一个他答应一个,一下子进来50多户。王金昌立好账本,啥钱咋花全公开,秋后按合作社法该留的留,剩下的来个二次分红,大伙一算乐了:一亩地比不入社的多收300多元。
“我们也要入。”屯中剩下那80多户都来了。
“来吧,都进社咱好大发展。”王金昌全答应:“走合作化这条路,咱别离辙。”
现在,王树春用大喇叭一喊,全村人听的都是一个声,智能工厂催芽,村上大棚育秧,全村一个令,走的是机械化之路。
王金昌以德立社,这同王树春以公立村有不同之处,可目标都是让百姓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