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广西第一”提高农机应用技术的科技含量
广西武鸣县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当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来抓,加速了富民兴县步伐。至今年第三季度,全县农机总动力发展到52.8万千瓦,各类拖拉机拥有量达到2.06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11台;高性能水稻联合收割机37台;其他农业机械及配套机具4万多台。全县机收总面积达5万亩,机耕面积76.4万亩,机耕作业面积110.7万亩,机械脱粒57.7万亩,成为广西第一农机大县。
敢为人先 争当第一
上个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武鸣县一直是广西农业机械化试点县,并一度成为全国农机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人民日报》社论曾经提出“省省有武鸣”的号召。近几年,该县抓住中央相继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良好机遇,进一步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努力打造广西第一农机大县,再创新的辉煌。
该县敢为人先,大胆创新,近年来先后实施了7个“广西第一”:率先引进高性能联合收割机进行示范推广,引进果蔬冷藏保鲜技术,将订单作业引入农机作业服务,引进广西第一条拖拉机固定式检测线,创建广西第一个农机安全示范村、第一个农机科技致富示范村,成立广西第一个县级农机作业协会。这一系列创新工作,推动了该县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全面发展,广西乃至全国30多个省、市、县的同行纷至沓来,实地参观、考察和学习。
引资金上项目是该县加快农机推广步伐的一个主要途径。近几年来,该县共争取上级农机项目资金600多万元,先后实施粮食自给工程、农业科技成果应用、水果烘干机械化等自治区示范项目,建立了水稻、甘蔗、水果生产机械化的常年示范基地。通过项目示范,重点引导农民学习掌握农机新技术,广泛应用先进适用的农机具,大功率拖拉机、高性能联合收割机、甘蔗生产机械作业、微型节能冷库和相关技术的推广应用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有效提高了农机应用技术的科技含量。
从“求人买”到“人求买”是该县引进水稻高性能联合收割机过程的真实写照。2001年,自治区下达给该县引进两台水稻高性能联合收割机的任务。当时群众并不接受这个“新事物”,县农机部门虽“求爷爷、告奶奶”,却无人问津,最后只勉强完成1台。后来,经过进一步加强宣传、演示、示范,农户的购机热情被激发起来。到2005年,该县高性能联合收割机已增加到37台。2006年,该县仅有25台购机补贴指标,但报名申请的农户达300多户,最后只能采取分区域抽签的方式决定“花落谁家”。
农机作业 助农增收
该县以实施秸秆还田机械化、甘蔗生产机械化、水稻生产机械化、小型烘干机械化等示范项目为中心,加大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开拓大功率农机作业市场,激发农民使用农机新技术的热情。
在锣圩镇树合村,县农机部门建立了5000亩的甘蔗生产综合机械化技术项目示范基地,利用大型拖拉机、蔗叶粉碎机、甘蔗中耕培土机、甘蔗装载机等新机具,采用深耕深松、中耕施肥培土、蔗叶粉碎还田等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培肥能力,提高了单产。在大旱的情况下,2005年亩产仍达7.6吨,亩增2.3吨。通过示范,促进了甘蔗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全县采用深耕、深松机械化技术的田地达10万多亩,占甘蔗总面积的40%。
整合资源 完善服务
为提高全县农机的利用率,该县积极整合资源,建立多种形式的服务组织。全县共组织农机服务队253个,每个村屯都活跃着一两支农机服务队,每年都出现了“万台农机闹春耕”“万台农机战双夏”的喜人场面,农机作业的组织化、社会化、产业化程度大大提高。
从2004年起,武鸣县在城厢镇平等村创建“农机科技致富示范村”,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组织农机专业服务队,整合分散在各家各户的农机具,统一组织机械耕作、植保、收获、加工等作业,提高机械利用率和作业效益。这一措施,使有机户通过开展农机经营增加收入,无机户通过接受高效率的农机作业服务实现增收,全村的农机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把订单作业引入农机作业服务之中,是武鸣县推进农机作业服务产业化的一项有效措施。2002年,县农机部门开始建立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订单作业”示范基地,2003年,示范基地扩大到3000亩。从此,农机订单作业在武鸣县逐步兴起,2005年,订单作业量达10万亩。该县还根据市场需求,成立了县农机作业协会,组建大型拖拉机机耕、大型拖拉机运输、高性能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服务队,以加强订单作业化服务。武鸣县甘蔗种植面积近30万亩,每年有10万亩以上的甘蔗翻种和新种,机耕作业市场潜力很大。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武鸣农民从牛耕时代步入机耕时代,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有的从事第二、第三产业,有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干脆外出打工,形成多样性的经济收入,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