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大马力粉秆搂膜多功能一体机亮相新疆
2006-10-30   来源:华夏农机网   

  一、国外农户兼业的现状
  不少国家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采用了农户兼业的经营模式。不同国家的农户兼业同其农业发展历程是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的时代背景,或者同一背景但处于不同农业发展阶段的国家,其农户兼业的动因和规律也是不完全相同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农户兼业既是现代化的结果,也是现代化进程的推动因素。
  1、美国的农户兼业  美国是世界上农业发展最成功的国家之一,美国用仅占全国3.1%的农业劳动者生产了供全国人口消费的廉价食品,并出口了占美国出口总收入将近20%的农产品,这些成就的取得与美国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是分不开的。二战后,美国的市场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农户的经营规模日益扩大,但此时,个体农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仅靠农业生产的利润难以赢得生存的空间。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竞争力,以家庭农场为主要经营方式的农户逐步走向行业或产业联合,这些横向的联合就形成了家庭农户兼业的雏形。20 世纪50 年代初期到70 年代末期,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美国兼业农户的发展。80 年代以后,美国的兼业农户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 一个家庭农场往往在不同的经营环节上同时参与不同的生产活动,形成了一种横向的、扇面形的多种经营活动体制。农户不仅进行农业生产,而且还通过与相关联的工商企业直接联合,形成完成某种或某类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全过程的、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体系,不少大农场主还建立了主要的农产品加工、销售的企业和商业组织,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与私营工商企业进行业务往来,通过交换商品和劳务来增加家庭农场的收入。
  2、英国的农户兼业  英国的农户兼业是以乡村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前提的。早在工业革命以前,英国就有1/2 的农业劳动力在农闲时从事工业生产或从事手工业生产,并获取相当数额的收入。18世纪70 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农业机械的采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更为合理的劳动分工,使农业生产率、单位面积产量都有明显提高,从而释放出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工业革命带来了棉纺织业等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煤炭、炼铁和制造业以及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这些产业的发展吸引了较多的农民迁居城市或到工矿区做工,农村劳动力由工业革命前以家庭为单位的“普遍兼业型”过渡到向机器大生产的“分离型”转移。有部分农民在仅靠农业收入难以为继时,也离开农村外出做工。目前,英国农户家庭中有相当一部分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前往工业城市和工矿区做工,还有一部分农民移居海外,这是美国、日本等后发展的现代化国家在农业兼业化过程中所不具有的。农村劳动力在海外兼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国内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压力。
  3、日本的农户兼业  日本是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政府为克服土地规模太小的弊端,努力在小规模农户经营的基础上选择适应农户兼业的经营模式。日本20 世纪60 年代高速经济增长以后,机械化程度提高,从而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户把节省的时间用于从事非农产业,农业劳动力逐渐向非农部门转移。目前日本的农户大部分仍然是兼业农户,存在大量兼业农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多数农村家庭需要从事非农产业补贴农业;二是兼业户出于安全感保留自己的土地,一旦在城市失去工作还可以回到农村,兼业户的存在也使得农村劳动力敢于在低工资的情况到城市受雇。
  4、东欧各国的农业兼业  20 世纪90 年代东欧政治经济体制剧变,给该地区农业生产造成沉重打击。放开市场价格和取消对生产者的价格补贴使农产品交换比价出现恶化,开放贸易后更使生产者面临来自国外的竞争压力,改革土地所有制和生产组织也对正常生产造成了冲击。这些变化导致该地区农业产出和生产率明显下降,从而出现了大量的兼业农户。以波兰为例,波兰一直保留着数量不低的兼业农户,灵活多样的城乡兼业体系,使劳动力就业形式多样化,家庭副业是农户收入一项重要的补充来源。据统计,在波兰拥有5hm2 以下土地的农户有67%为兼业户。在波兰南部,兼业农户的比重更是高达76%。大多数家庭在经营土地的同时,家庭中较年轻的成员会用大部分时间外出打工或从事其他副业经营增加家庭收入。农户兼业经营充分利用了农业劳动的剩余时间,体现了其相当的优势和灵活性,多数农户对这种家庭经营模式比较满意。
  二、对各国农户兼业的基本评价
  1、农户兼业是农村地区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如何实现这种充分就业就成为问题解决的关键。从全球农业发展趋势看,尽管各国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各不相同,但是随着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发展,最终都走上农户兼业化经营的道路。而且各国农户的兼业行为基本方向都是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向经济效益较高的产业转移,兼业在不同程度上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适宜的农业政策是农户兼业的根本保障  纵观各国的农业发展政策,不难发现,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对农户兼业的政策越宽松,而且经济越发达,农户收入中来自兼业收入的比重就越大。发达国家对传统农业改造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扶持政策体现在各个方面,主要是对农村二三产业的税收政策、信贷支持、管理服务等方面,这些支持政策,不仅包括着眼于当前的能直接增加农户兼业机会的政策,还包括着眼于长远的能增加农民未来收入的政策。
  3、依据国情采取灵活多样的促进农户兼业的措施  一个国家农业政策的制定要从本国实际出发,区别对待、有所选择。世界各国在任何发展时期,都依据本国国情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发展农户兼业的措施。如人均土地规模狭小和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是导致日本农户兼业的最直接和最明显的原因。日本政府认为,家庭农场往往是最有效率的生产单位,因而该国就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小家庭农场的做法,同时对从事兼业经营的农户提供很多便利条件。由此可见,各国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户兼业的健康发展。
  三、对中国农户兼业的借鉴意义
  从世界各国农户兼业的一般规律看,农户兼业既是客观需要,也是必然趋势。从中国实际看,改革开放20 多年来,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促进农民进城务工已经转移了2 亿多农村劳动力,但目前全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仍然大量存在。据有关部门测算,综合考虑中国农村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和平均价格等因素,农业剩余劳动力仍有1.2 亿~1.3 亿。在没有其他更好谋生手段的情况下,这些剩余劳动力仍将采取兼业经营形式。因此,农户兼业将长期存在,农户兼业将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始终。从发达国家农户兼业的历程和规律看,农户兼业既有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所带来的推力作用,也有二三产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拉力作用。因此,必须借鉴国外经验,遵循农户兼业和农业现代化的规律,在立足其国情和发展趋势的同时,吸取国外农户兼业的成功做法。国外农户兼业的做法对中国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
  1、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为促进农户兼业提供有效途径  农村二三产业对就业人员素质要求弹性大,吸纳的就业人数多,是农户兼业的重要渠道。要进一步加快乡镇企业的体制机制创新和二次创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积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通过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2、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为农户的专业化创造条件  加快土地流转,一方面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劳动力对城市人口的供养能力,为农户专业化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可以使更多的农业劳动力从生产率较低的农业生产转向劳动生产率较高的非农产业,不仅可以增加农户收入,而且也可以增加整个社会的财富。
  3、逐步减少直至取消限制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政策法规,促进农户兼业健康发展  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中间障碍的消除,对农户兼业非常重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开展,应该鼓励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以提高农户的收入。要研究制定涉及农户兼业的各种政策,保障兼业农户的合法权益,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既要保障他们劳有所得,还要依法保证他们的土地承包权,降低农户在非农产业中就业的风险。(作者:李娜 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上海科教兴农网李磊整理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50110-1.html

标签:农机 亮相 一体机 多功能 大马力

上一篇:广西武鸣步入“机耕时代”
下一篇:泵阀企业国际市场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