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中旬以来,辽阳县农村各地农技推广服务工作高潮迭起:13日至15日连续3天来自寒岭镇、小屯镇等东部山区900多位农民齐聚小屯镇农技推广区域站,细听农业技术专家讲解中草药、山野菜和食用菌种植技术。20日至22日,位于西部平原地区的沙岭镇双台子村,来自小北河、黄泥洼等6个乡镇的1500多名水稻种植户,在黄泥洼区域站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学习“水稻旱种”新技术,并听村民陈国权讲解“水稻旱种”带来的好处。陈国权是双台子村的科技示范户,在黄泥洼区域站的指导下,今年搞“水稻旱种”20亩,总产量1.2万公斤,收入近十万元。这是辽阳县大力推行农技改革带来的新变化。精简农技推广机构,理顺管理体制,活化推广机制,实现服务区域化、公益化,方便快捷、专业高效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让辽阳县50万农民充分享受到改革带来的新成果。
辽阳县近年来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块状经济提速, “一乡一业”甚至“多乡一业”势头明显。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弱化,“网破、线断、人散”的状况,难以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新形势,无法满足农民对科技服务的迫切需求。改革基层旧的农技推广体系,创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使科技更好地服务农业新发展,已成为全县必施之举,必破之题,必定之策。
2004年4月,辽阳县被正式列入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试点县。当年7月,全县改革试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该县因地制宜谋改革,结合实际,把各乡镇农科、农机、畜牧、水产“四站”列为改革试点对象。县委、县政府创新思路,大胆突破过去行政区划乡乡建站的旧模式,按优势主导产业区划跨乡镇设立农技推广区域站,实现区域化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设7个,畜牧兽医工作区域站9个,农机管理服务区域站6个,水产技术推广区域站4个,使全县基层农科、农机、畜牧、水产农技推广机构总数从64个减到26个,减幅59.4%,人员由过去的315人减为252人。改革后的“四站”,隶属县各主管部门(单位)管理,属于基层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经费由县财政供给,人权、事权、财权“三权”统一到县。
改革后,辽阳县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得到大量精简,管理体制理顺了,农技推广机制变活了,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和完善,服务农业的功能变强了。
“不但体制顺了,机制活了,也大大减轻了乡级财政经费负担。”―――这是乡镇干部的感慨。过去,每位农技推广人员年需各种经费约1.5万元,除县财政每年给予差额补贴30万元外,其余人员的开支、办公经费等均由各乡镇承担,乡镇负担不小。改革后,26个区域站共有252人,所需支出共计814万元,均由县财政供给。
“生产中遇到技术难题,都能及时得到指导、解决。”―――这是农民对改革后方便快捷高效的农技服务的评价。过去,“四站”工作一定程度上存在经营行为,改革后完全变成了公益性事业单位,彻底脱离乡镇的工作,全心全意抓本区域内的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各区域站还牵头组建了各类便农服务队,让许多农民摆脱“户户下田、人人作业”的旧生产习惯,田间管护工作由区域站负责完成。黄泥洼农技推广区域站站长王有余在沙岭镇后青堆子村推广玉米香菇套种技术,使玉米亩产达300公斤以上,香菇亩产2500公斤以上,农民每亩获纯收入8000元。
“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渠道更畅通。”―――这是县主管部门(单位)的评说。改革后,“四站”隶属县各主管部门(单位)管理,体制理顺了,农技人员各司其职,分工专业化,责任和任务明确,从包乡、包村再到包户,农技推广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全县7个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的85名农技人员共包科技示范户1000户,辐射和带动周边农户10万户。去年和今年,辽阳县通过区域站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总面积达60万亩,发放施肥卡15万张,农民节支增收3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