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文副部长强调: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2006-12-25   来源:华夏农机网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有17个农机合作社。从2004年组建以来,经过两年的满负荷运行,其经济效益、生产效益、社会效益等多重效益已显现出。
    做为农业大区的北林区,为了提高农业装备水平,针对农机以往单式作业、单打独奏的弊端,从2004年起全面引进农机新的合作方式和管理模式。区委、区政府强化了对农机合作社建设的领导力量、把促进农机合作社长期发展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求有合作社的乡镇必须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农机合作社整改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在农机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上,重点突出场库棚达标建设;按照《绥化市农机合作社管理办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机合作社经营机制。对于机具设备全部为国投的合作社,必须量化股份,明确产权。对于联户组建的合作社必须明确股权,登记入账。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区审计局、财政局和农机局根据各自职责,严格管理合作社的固定资产。对于擅自卖车的,一经查实,依据《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的规定,依法收回国抽资金,并按国家投资额的5%至10%进行处罚。
    在合作社内部从组建之初就步入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一是建立健全了理事会议制度。通过理事会研究制定生产经营规划、资产投资、利益分配等重大事宜,并经全体股东讨论通过后实施。二是建立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合作社管理、培训、作业质量等多方面的规章制度,做到理事长负责抓,总经理具体抓,相关人员配合抓,形成了有岗位就有责任制、有作业场所就有管理制度的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体系。三是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实行了“单车核算、分别记账、节余归已、超支自负”的核算办法。做到账款分离、章票分管、手续严密,最大限度地杜绝“跑、冒、滴、漏”。四是完善了机务管理制度。实行了“统一维修,统一购件”。机车和农具按规定进行定期维修保养,常年做到“三不漏、四净、一完好”,不作业机车统一入库,农具到指定地点停放。
    严管出高效。合作社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土壤耕作制度实现了新突破。大型农机具的投入和使用,使农机田间作业的科技含量得到提高,灭茬深松起垄、机械根茬粉碎还田和收获等技术得以全面实施,土壤耕作实现了由原来的翻、耙、起“转变为”以深松为主体,松、翻、旋(灭)、耙相结合。土地“荒、硬、瘦”现象得到初步改善。二是农机标准化作业实现了新突破。垄体深松达到了25厘米以上,水田旋耕深度达到12厘米以上。三是农作物种植结构实现了新突破。通过连片地块优先作业和降低收费标准、积极引导鼓励农户连片种植等办法,提高农机作业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全区合作社在注重自身效益的同时,把农户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本村作业时,按最低标准收费,做到最大限度让利于民,在保证本村农业生产需要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要,不断扩大作业范围,进行跨区作业。随着标准化整地和作业量的加大,各方面收入随之增加。一是靠提高粮食产量增加收入。在去年春季持续低温作物拖后播种的情况下,据实测,在同一品种、地国相同的两块地,用合作社大机械实行连片整地、播种的大豆亩产165公斤,比小四轮作业增产20公斤,亩增收50元。二是靠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合作社的大机械进行连片作业,减少了机车作业的空运转,生产效率提高了18%,耗油量减少10%,合作社仅节约油料费就达5万余元。三是靠劳动力转移增加收入。通过大型机械连片作业,解放了劳动生产力,共转移劳动力2535人。
    今年以来,全区17个农机合作计完成作业总面积28.7万标亩,其中联合收作业面积5.1万标亩、拖拉机作业面积23.6万标亩。实现作业总收入401万元,利润30.9万元。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49946-1.html

标签:农机 经济社会 现代化 迫切 需要 我国 推进 强调 发展 部长

上一篇:械化发展的新号角
下一篇:徐州农机跨区作业创收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