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农机专业会近日在京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2006年农业机械化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分析了当前农机化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敲定”了2007年全国农机化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其中,农机补贴将实现“五个扩大”。
指导我国农机化全面工作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农机专业会于2006年12月24日在京召开。农业部党组书记孙政才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作工作报告。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农机管理局和农机科研、教育、制造、流通系统等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2006年农业机械化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分析了当前农机化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确定了2007年我国农机化工作思路、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
农机化发展目标“蓝图浮出”
会议分析了当前农机化发展面临的有利形势,指出,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的一年。在中央和地方对农机化发展支持的力度不断加大,广大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不断增加,农机户购机营机的积极性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农机制造企业的研发和生产实力不断壮大,农机管理部门的宏观指导能力不断提升的前提下,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预计2006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7.19亿千瓦,增幅为5%。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全年机耕、机播、机收的总面积预计达到23.2亿亩;机耕、机播、机收程度分别为51.4%、32.6%、25.6%;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38%。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好转,农机经营效益稳定增长。
会议提出了2007年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农业机械装备总量稳步增长,将达到7.4亿千瓦,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程度将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超过40%;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将有较大提高,优势特色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将有新突破;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农机经营效益稳步提高。
购机补贴将实现“五个扩大”
据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介绍,2006年中央财政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翻了一番,增加到6亿元,实施范围由500个县扩展到全国1126个县(场),补贴资金比上年提前3个月下拨到位。地方各级财政全年共安排农机补贴资金11亿元,比上年增长近38%。各级农机部门认真组织开展补贴产品选型,制定年度农机补贴目录,进一步完善了资金运行和监管制度,使得这项支农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激发了广大农民的购机积极性。
2007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农机购机补贴资金投入,资金规模将有较大幅度增加,农机购置补贴将实现“五个扩大”。一是实施范围扩大。明年购机补贴将在全国2/3以上的农业县实施,并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联系村倾斜,并将国务院确定的血吸虫疫区县全部纳入补贴范围。二是补贴机具种类扩大。由2006年的6大类19种,增加到7大类24种。国家将对丘陵山区和血防区农民购买手扶拖拉机、水田耕整机等中小型农机具给予补贴,在干旱缺水地区,有选择地开始进行节水灌溉机具及设备补贴。三是补贴试点范围扩大。国家将积极稳妥地扩大玉米收获机械、马铃薯种植与收获机械补贴试点,花生收获机械补贴试点也将启动。四是县均投入规模扩大,并向粮食大县和农牧业大县倾斜。五是单机补贴额度将适当扩大,并适当提高血防区农机补贴的比例。
农机化工作重点“一锤定音”
会议强调,2007年农业机械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机化工作全局,落实农机化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措施,强化农机管理部门的调控、引导和服务职能,培育壮大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稳妥推进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加大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和机具的科研开发和推广应用力度,转变农机化增长方式,拓展农机服务领域,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农机作业水平和安全水平,培育和发展农机销售市场、作业市场、维修市场,大力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努力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会议要求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组织好关键农时机械化生产,提高重点作物的农机作业水平,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进农机科技创新,加快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组织实施“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机化项目,加快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重点作业环节的农机化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成果应用,加大节能、环保、增效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会间,农业部还明确了2007年在水稻产区将继续开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扩大试点规模和试点范围,加快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普及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