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06年,“五个领先”成为江苏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最大亮点:
农机化投入全国领先。全省各级财政用于补贴农民购买农机的资金达1.57亿元,比上年增长40%以上,其中省财政购置补贴资金为6527.3万元,直接带动农民的投入约5.4亿元,30689个农户和农机服务组织成为直接受益者。政府用于农机购置补贴的资金总量居全国第一位。
水稻种植机械化全国领先。全省水稻机插秧面积达到418万亩,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到22.5%。无锡、常州、镇江3市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超过50%,全省主要农作物(水稻、三麦、油菜、玉米)耕、种、收、植保四项环节综合机械化水平突破70%,综合机械化水平远远走在全国的前列。
农机工业发展全国领先。水稻高性能联合收割机、插秧机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95%、25%以上。截至去年11月底,全省农机工业销售收入达到351亿元,同比增长21.3%,税利达到23.4亿元,同比增长37.5 %,其中利润达到15.86亿元,同比增长46%。农机工业总量占全国20%以上。
农机科技创新工作全国领先。实施农机科技项目50多项,省级科技投入1500多万元。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列名企业联系制度,列名联系企业达65家。依托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和推广部门的力量,整合资源,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油菜生产、植保机械化等技术难题的联合攻关。与有关院校和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省级培训基地。全省初步构建了农机科技创新体系。
“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全国领先。126个乡镇建成了“平安农机示范乡镇”。农机事故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检验率为84%和92%,农机事故万台死亡率同比下降9.1%。既兴机富民,又保民平安,实现了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
2006年开启了“十一五”江苏农机化发展的新篇章,也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近日,江苏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农机化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到“十一五”期末,全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水稻种植、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提高到40%和90%以上,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稳定在90%以上,农作物重大病虫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油菜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20%,玉米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10%和15%。
展望未来,江苏农机化发展的前景美好而灿烂,工作任重而道远,根据“十一五”江苏农机化发展目标,农机部门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组织和服务工作: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促进农机化发展的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通过发挥国家补贴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资农机化,形成以国家补贴为引导、农机大户、合作组织投入为主体、社会化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农机化投入机制。积极推进农机信贷、税收优惠、农机保险等内容的扶持政策体系建设。
提高农机科技创新水平,夯实现代农业建设的物质基础。不断完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积极示范推广水稻产后加工技术装备。继续拓展跨区作业市场,服务农民增收;示范推广油菜机械化种植、收获技术,探索适合江苏的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在苏北及部分丘陵地区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建立高效农业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推广特色农机;继续打造好中国(江苏)国际农机展的品牌,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江苏农机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
加快服务组织发展,提高农机助农增收的份额。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依法扶持、培育、规范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各类服务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培育农机维修、销售、作业服务三大市场,提升农机服务市场规模,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
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提高农机安全监管水平。认真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平安农机”创建等活动,加强农机源头管理,减少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力争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与农机化发展同步。
“好风凭借力,助我上青云”。有着光荣传统的江苏农机人正乘着党和国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东风,不断创造着新的业绩。我们有理由相信,江苏农业机械化将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潮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作出越来越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