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是以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较高土地生产率、较高投入产出率、较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较高农民收入水平等为基本特征的农业。我们要结合广州实际,围绕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总目标和总任务,进一步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保持广州农业在全省、全国的“排头兵”地位,以夯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
近年来,广州市以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城郊型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升级。2006年,预计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45亿元(现行价),比上年增长6%(按可比价推算);农民人均年纯收入7788元,比上年增长10%,自1997年以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根据《广东省2010年珠江三角洲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广州市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估,达标率达到88%,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
大力推进农田、鱼塘标准化改造,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广州规划到2010年,完成146万亩基本农田和15万亩鱼塘的标准化改造任务,使标准化农田、鱼塘分别占基本农田、鱼塘总面积的比例达到70%左右。至2006年底,全市已累计完成了94.5万亩农田和5.5万亩鱼塘的标准化改造。经过改造后,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田土地利用率和抗御自然风险的能力普遍提高,鱼塘的产量、产值、利润大幅提高。
加快现代化生产基地建设,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广州结合行政区划调整和各地资源禀赋,以近、中、远郊“三个圈层”发展为基础,以蔬菜、花卉、水果、水产、农林牧渔服务业等产业为主导,以现代化生产基地建设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农业优势产业的发展和区域布局的优化。近年来广州以20个都市农业示范区为核心,逐步规划建设了10个蔬菜基地及20个专业村、8个水果基地及15个专业村、5个花卉示范区及10个区域性产业基地、10个渔业基地,以及一批畜牧小区或畜牧场。蔬菜、花卉、水果、水产、农林牧渔服务业等优势产业实力逐步增强。
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广州市本级财政保持每年投入1亿元左右的资金,资助龙头企业进行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研发。2006年,广州新增18家龙头企业,使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增加到68家,其中农产品生产加工型的有59家,产值共达54.16亿元。
加强现代农产品市场建设,促进农业经贸合作 广州积极实施“大市场,大流通”的战略,目前全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136个,占全市批发市场总数的15%,其中交易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批发市场70多个,广州的蔬菜、水产品、观赏植物、生猪的交易价格已经成为全国性的指示价格。
提高农业标准和监测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广州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成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区26个,制定了170多项农业地方标准。全市共有709个生产基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188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24个和97个农产品分别获得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47个产品获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称号,均居全省前列。
着力推进科技兴农,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广州通过扶持关键领域技术创新、不断完善农业科技项目招投标制度、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等措施,有效促进农业科技快速发展。“十五”以来,全市共取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多项,引进和培育农业新品种600多个,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100多项,并初步建立起市、区(县级市)、镇、村四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科技兴农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广州市以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城郊型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升级。2006年,预计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45亿元(现行价),比上年增长6%(按可比价推算);农民人均年纯收入7788元,比上年增长10%,自1997年以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根据《广东省2010年珠江三角洲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广州市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估,达标率达到88%,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
大力推进农田、鱼塘标准化改造,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广州规划到2010年,完成146万亩基本农田和15万亩鱼塘的标准化改造任务,使标准化农田、鱼塘分别占基本农田、鱼塘总面积的比例达到70%左右。至2006年底,全市已累计完成了94.5万亩农田和5.5万亩鱼塘的标准化改造。经过改造后,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田土地利用率和抗御自然风险的能力普遍提高,鱼塘的产量、产值、利润大幅提高。
加快现代化生产基地建设,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广州结合行政区划调整和各地资源禀赋,以近、中、远郊“三个圈层”发展为基础,以蔬菜、花卉、水果、水产、农林牧渔服务业等产业为主导,以现代化生产基地建设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农业优势产业的发展和区域布局的优化。近年来广州以20个都市农业示范区为核心,逐步规划建设了10个蔬菜基地及20个专业村、8个水果基地及15个专业村、5个花卉示范区及10个区域性产业基地、10个渔业基地,以及一批畜牧小区或畜牧场。蔬菜、花卉、水果、水产、农林牧渔服务业等优势产业实力逐步增强。
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广州市本级财政保持每年投入1亿元左右的资金,资助龙头企业进行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研发。2006年,广州新增18家龙头企业,使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增加到68家,其中农产品生产加工型的有59家,产值共达54.16亿元。
加强现代农产品市场建设,促进农业经贸合作 广州积极实施“大市场,大流通”的战略,目前全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136个,占全市批发市场总数的15%,其中交易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批发市场70多个,广州的蔬菜、水产品、观赏植物、生猪的交易价格已经成为全国性的指示价格。
提高农业标准和监测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广州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成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区26个,制定了170多项农业地方标准。全市共有709个生产基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188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24个和97个农产品分别获得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47个产品获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称号,均居全省前列。
着力推进科技兴农,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广州通过扶持关键领域技术创新、不断完善农业科技项目招投标制度、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等措施,有效促进农业科技快速发展。“十五”以来,全市共取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多项,引进和培育农业新品种600多个,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100多项,并初步建立起市、区(县级市)、镇、村四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科技兴农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