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辽宁省备耕春耕生产总体形势很好,农民生产积极性持续高涨,生产投入能力增强,备耕物资供应充足,水田供水形势较好,农资市场监管有力,科技培训扎实有效。各级政府及农业部门思路清晰,认识到位、措施有力,工作抓得早、抓得紧、抓得实,为做好全年农业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各级党委、政府及农业部门高度重视备耕春耕生产。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工作思路,各级党委、政府都把备耕春耕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战役来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组织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全力抓备耕春耕。省农委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明确了今年推进现代农业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建设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等九项重点工作。各市认真贯彻省农村工作和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提出了2007年工作目标及任务。本溪市政府拿出500万元,用于支持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50个,对达到标准的专业村每个补贴10万元。拿出100万元,为每村配备一名专职农技推广人员,解决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进村入户的问题。阜新市提出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十业百村”竞赛活动为切入点,推动“一村一品”工作的深入开展等六项重点工作。锦州市提出以设施农业建设工程、兴机惠农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为重点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能力等六项工作任务。盘锦市提出建设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增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等五项重点工作任务。朝阳市提出以“两带”、“两区”和“八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为重点,构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二)粮食丰收,农民发展生产积极性持续高涨。2006年,全省粮食再获丰收,新粮上市后市场价格稳中有升,农民种田收入增加。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粮食综合直补、良种推广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到位,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了农民手中,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各地农村出现了学习科技、购买农机和春耕物资准备的热潮。全省秋季完成机耕整地1776万亩,同比增加182万亩。其中,水田整地275万亩,经济作物整地 435万亩,设施农业整地86万亩,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加,为今年适时播种奠定了基础。秋冬季全省组织科技人员下乡31470次,较上年增加2860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图书)583万份(册),增加97万份。培训班次28000班次,同比增加2074班次。培训人数560万人(其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万人、绿色证书培训8万人、短期农业实用技术培训537万人),增加26万人。沈阳市针对“一村一业”、设施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培训班,技术员实地指导,示范户现身讲解,收到较好的培训效果。全市共举办培训班1600次,发放宣传资料22万册,科技光盘3450盘,培训29万人。
(三)农民收入增加,备耕春耕生产投入能力增强。去年农业获得大丰收,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尤其是玉米的价格创历史最高水平,平均增幅在15%左右,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投入能力进一步增强。通过调查了解到,铁岭县新台子镇新台堡村全国粮食生产大户胡兴利,2006种植玉米1400亩,纯收入近30万元。当地种植规模在百亩左右的玉米高产户,平均纯收入在2万元以上,农民资金实力充足。今年,各级金融部门加大对农业生产投入,全力支持备耕春耕生产。省农村信用联社强化支农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加大信贷投入规模。据调查,今年全省备耕春耕生产资金总需求为164.2 亿元,较上年增加9亿元。目前,已发放贷款36.8亿元,较上年增加7.7亿元。农民自筹72.3亿元。
(四)春耕物资货源充足,价格有涨有降,下摆进度较快。今年,全省春耕农用物资货源充足,品种齐全,完全可以满足春耕生产需求。部分地区农民购买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时间较常年早1个月左右。
1、种子。全省杂交玉米种子资源总量为2.91亿公斤,需求总量为9000万公斤,外销1.15亿公斤,剩余种子8600万公斤。水稻种子资源总量3348.8万公斤,可满足生产用种需求。目前,玉米种子已备实16295万公斤,超过生产需求量,已下摆7380万公斤,占需求量的82%。今年,各地玉米种子价格有所下降,每公斤售价为8―10元,降幅每公斤为0.4-1.0元。水稻种子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
2、化肥。全省化肥需求总量约280万吨,其中,春耕期间需求量为160万吨。目前,已备实246.38万吨,其中,氮肥122.64万吨、磷肥79.2万吨、钾肥44.54万吨。已下摆103.27万吨,占春耕期间需求量的64.5%。目前,尿素市场零售价格为每吨1800元,进口二铵每吨2900元。今年,各种肥料出厂价平均较上年每吨上涨了40元左右,磷复混肥平均上涨了50元左右,尿素上涨了50元左右。
3、农药。全省农药需求量为:12873.8吨,较上年增长2.0%。市场资源量充足,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与上年比,除草剂价格略微下降,杀菌剂价格稳定。
4、柴油。全省春耕生产柴油需求量在20-30万吨,已基本备实。柴油价格较上年每升上涨0.22元。
5、农肥。随着绿色、有机产品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地农民积造农肥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农肥市场活跃,需求增加。目前,全省已积造农肥1.7亿立方米,增加0.16亿立方米。
(五)农机作业任务落实到位,农机具准备充分。1月下旬,省农委与14个市农委及农机主管部门签订《2007年农机工作责任状》,落实了全年农机生产任务:机械播种2900万亩;机械收获650万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比上年增长2个百分点。重点实施“1243工程”,即完成水稻机械插秧面积100万亩;机械收获水稻200万亩;保护性耕作突破400万亩;推广机械育插秧、机械深松、精量播种、保护性耕作、机械收获、化肥深施、药剂灭草、“三旱”整地、秸秆还田、机械灭茬等10大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油农机节本增效实用技术,使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比上年增加3亿元以上。其中,春季需要完成机械整地2500万亩,机械播种(含水稻机械插秧)2900万亩。目前,已筹集检修资金5300万元,出动农机技术人员3200人次,检修机具12.5万多台套,占机具检修计划的80%以上。其中,拖拉机54000台,农具71000台套,基本检修完毕。
(六)种植业结构调整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各地在遵循市场导向和比较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宏观调控作用,以“两大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引导农民科学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全省种植意向调查显示,今年全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较上年预计减少34万亩,四大粮食作物总体呈“两增两减”趋势。两增即玉米、水稻增加,其中,玉米预计种植2711.9万亩,增加121.9万亩,水稻998.6万亩,增加7.6万亩;两减即大豆、杂粮面积减少,大豆预计种植275.8万亩,减少42.8万亩,杂粮386.7万亩,减少97.4万亩。经济作物中花生预计种植331万亩,增加37万亩。特色产业生产规模达到1250万亩以上,蔬菜设施面积360万亩以上,新增10万亩以上。2007年,全省粮食作物优质化率将进一步提高,优质水稻种植面积900万亩,专用玉米1400万亩。沈阳市提出今年计划新发展富民经济小区734个,新增“一村一业” 专业村256个、发展高效特色农业197.79万亩。大连市计划粮食种植面积385万亩,比上年调减30万亩,扩大优质特种粮和优质薯类生产;计划新增10万亩设施蔬菜,新植果树20万亩,其中,优质苹果9万亩,大樱桃7万亩。阜新市针对2006年发生的严重干旱灾害,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努力扩大抗旱作物播种面积。全市粮食作物中,稳定杂粮种植面积,扩大专用品种种植面积。
(七)水库蓄水增加,水田供水形势较好。根据水情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省各大水库蓄水量略多于2006年同期。截止3月11日,全省23座大型水库总蓄水量为56.22亿立方米,其中,省属7大水库蓄水量39.71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多0.74亿立方米。预计农灌前省直水库蓄水量为42.01亿立方米,基本满足全省库灌区水田泡插用水和后期补水的需要。
(八)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加大,市场流通秩序好。2006年,省、市、县三级农业部门,在公安、工商等部门的配合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工行动,治理的重点是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及零配件等。全省农业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2.1万人,整顿农资市场2210个,查扣问题种子86.7万余公斤,查获假劣农药3.9万公斤,化肥127.5万公斤;查处“三无”及不合格农机商品4334台件;捣毁制假窝点12个。通过专项治理行动,全省农资历市场秩序得到明显好转,农民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大连市采取“市县结合”的方式,抓好以种子、农药、肥料为重点的农资打假工作,对全市农资市场进行“五查五看”执法检查,查处假冒伪劣种子5000公斤,肥料620吨,确保春耕备耕生产顺利进行。阜新市按照国家、省、市农资打假工作要求,成立了三个联合农资打假工人组,深入到所包县区,全面开展农资打假保春耕活动。
(九)农村土地二轮延包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截至2007年1月31日,历时2年10个月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专项治理暨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基本完成。全省共落实农村家庭承包面积为4846.35万亩,占应落实总面积的99.99%;全省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签订596.21万份,签订率为99.8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入户595.26万份,入户率为99.67%。土地承包合同签订率与承包经营权入户率均超过了99%,为确保农民春耕时间按时种地提供了有效的物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