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机化继实现恢复性增长、资源性增长后,正向素质性增长迈进。为此必须加快补齐“短腿”,攻克“瓶颈”,持续推进并不断优化农机社会化服务。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农业厅副厅长赵兴泉作工作报告,省农机局局长杨大海主持会议并小结。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农机社会化服务悄然兴起,并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积极探索与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相适合的农机社会化服务路子,逐步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服务组织实体化、服务实体企业化。特别是《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施行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依法促进、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服务组织大量涌现,全省初步形成了以农机作业服务为中心,以农机化技术推广、技能培训、机具维修、配件供应、信息服务、投诉监督等为支撑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出了一条以实现农机共同利用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全省现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10917个,其中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126家;各类农机户86.79万户;各类农机培训、推广等公益性服务机构1467个,技术和管理人员3484名;各类农机维修站、配件供应点6721个,从业人员11013名。农机服务组织的发育和农机服务业的兴起,推动了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在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宗锦耀司长明确提出了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方向和思路,充分肯定了该省近年来的工作成绩,并对今后的工作寄予了厚望。他说,浙江省各级农机部门围绕“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以为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提供农机化装备和技术支撑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为动力,转变观念、拓展思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机领域不断拓宽,行业管理日益规范,队伍建设日益加强,农业机械化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显著,特别是在培育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农机化示范基地、推进农机化信息服务、加强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创立警农协作机制等方面,走到了全国前列。希望浙江省各级农机部门再接再厉,与时俱进,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认真实施现代农业装备加强行动,立足新起点,明确新目标,采取新举措,推动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会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浙江省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为目标,以组织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建立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农机经纪人为主体,农机大户为基础,基层农机推广、培训、维修、信息服务和投诉监督等服务组织为支撑,政府的支持服务为保障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规范化、信息化和品牌化程度,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质量和效益,支撑、保障农业机械化发展,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为此,要把握和坚持四个原则:坚持多元合作、效率优先的原则;坚持企业主体、质量第一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坚持规范建设、有序竞争的原则。
会议要求全省各地积极培育发展多元化农机服务主体,引导推进规范化运作、品牌化经营。要加强引导、规范建设,健全机制、增强活力,强化服务、提升品牌,加强宣传、推广经验;加快推进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辐射带动新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要择优选择基地,明确主攻方向,重视技术研发,落实考核指标;加强农机维修网络建设,着力解决农业机械维修难问题。要加快组建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建立健全农机维修服务机制,加强农机维修服务业的管理;探索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逐步形成农机从业人员技术支持体系。要建立健全农机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同步规范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行为,逐步拓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领域;完善农机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保障农机生产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要完善农机产品质量投诉体系,强化农机产品质量监督调查,加大农机产品质量执法力度;完善农机信息化服务网络,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手段。要善于利用信息资源,服务农机市场作业。加快推广农民信箱,扩展信息服务功能。重视信息制度建设,加强信息人才培养。同时,把深入推进系统作风建设贯穿于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始终。要深化农机监理系统行风评议活动,组织开展监理收费、专项资金使用大检查,以及“兴机富民”主题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