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福建省台江县“四保障”抓好机械化插秧示范工作
2007-04-19   来源:华夏农机网   

    由“皖江”牌蔬菜到“九湾”牌大米,和县农业生产因强化品牌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自上世纪末以来,以蔬菜生产闻名于大江南北的和县,其注册的“皖江”牌蔬菜迅速走红。
之后,该县把目光投向了水稻:实施无公害水稻种植,生产无公害的“绿色大米”,创造新的农产品品牌。

    决策:打造名品牌
 
    2001年底,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同志走访了省有关部门,得知和县主产的杂交中稻国家尚未制定出相应的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于是,他们决定不等不靠,自己动手,刻苦攻关。2002年春,县质监部门核准了他们制定的《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规程》并报省农委和省质监局批准实施。这一技术规程,即运用生态控制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手段,使稻谷的农药残留低于国家制定的无公害标准。
  
    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技人员马不停蹄,到各乡镇宣传动员,并准备建立无公害水稻生产试验基地。但是,事情的最初进展并不顺利。当时棉花价格高,不少农户计划扩大棉花种植。而棉花生产中常用的农药将对无公害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只有划定纯水稻区,才能保证无公害水稻生产不受影响。对此,坐落在原绰庙乡生产试验基地的金城米业公司,向农户郑重承诺:水稻保底产量每亩500公斤,达不到的全额补偿;每公斤稻子收购价格高于国家保护价0.1元;农民已购的棉种损失,由企业年终统一支付。县农委决定委托金城米业公司为无公害水稻加工的龙头企业。
 
    举措:公司加农户
  
    为确保试验成功,在农业部门的帮助下,公司统一供种、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收购,实行“十户联保”制度,加强农药、化肥使用的相互监督,严格控制施肥、用药的次数和浓度,同时,县农技部门派出两名技术人员常年驻村,进行技术指导服务。
   
    当年秋,全村3500亩水稻平均产量513公斤,高于全县平均产量25公斤。同时由于合理施肥,科学使用农药,肥、药节本30%左右,每亩实际增收160元。老百姓终于信服了。而金城米业公司由于有了无公害水稻加工原料,注册了“九湾”牌无公害大米品牌,市场迅速打开,米价随即由每公斤2元左右提高到3.2元左右,并且产品供不应求。几年来,公司生产的“九湾”牌大米迅速窜红市场,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去年销售收入达2亿多元。
   
    今年,全县无公害水稻已发展到10万亩。为严格操作生产技术规程,农业部门与龙头企业紧密联系,提供良种信息,指定具有种子经营资格的15个供种单位,让农民购买统一规定的种子,开好发票,并登记复印交农委和加工企业留存,服务技术资料跟着种子走,农技人员跟踪服务到农户。农民到定点的供种单位购买,才具有加价资格。收购时,农户持发票,将原粮送到加工企业收购点,确定原料同发票一致后,按公司的承诺加价收购,真正做到了告诉农民种什么,指导农民怎么种,帮助农民卖出去。10万亩按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无公害水稻,增产以及收购加价,预计农民增收可达1000多万元。

    启示:品牌即出路

    和县的实践使我们可以看到产品品牌的魅力,蔬菜有品牌,粮食有品牌,其它各类农产品都可以创出自己的品牌。当然品牌不单是一个名称,创出某种产品的品牌,方方面面都需付出艰辛的努力,同时需经得住市场的考验,如果各方面条件都具备了,可以说,拥有了品牌,就拥有了市场,农业就有了新出路。

    和县实施无公害水稻生产的成效可以充分说明,农业生产只要注入了科学技术,增产增收的潜力是很大的。但是,农业生产绝不仅仅是农业部门的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质监、环保、农机、金融、商务、工商管理、供销、加工企业等等各个部门,缺一不可。现在,广大农村种田的手段仍然粗放,一些地方手工业落后,种子混杂,品种繁多,环境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等,这些都难以进行业无公害产品的技术操作和推广,严重制约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要开创现代农业之路,必须对农业实行标准化作业,让农民种田有章可循。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49116-1.html

标签:农机 插秧 示范 工作 抓好 保障 福建省

上一篇:2006年我国农机服务业实现利润1087亿元
下一篇:浙江:购机补贴体现“三扩大二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