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重庆:走特色农机化道路
2007-04-27   来源:华夏农机网   

“保护性耕作在中国北方有推广的必要。”4月末的北京大兴,400亩采取保护性耕作方式种植的冬小麦长势一如旁边地里使用传统耕作方式种植的冬小麦一样,很“平凡”地呈现在记者眼前。保护性耕作究竟特殊在哪里?又好在哪里?尽管一直工作在农技推广第一线的北京市大兴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农技推广研究员毛志善对保护性耕作十分肯定。
北京保护性耕作
每年节约出一个“怀柔水库”
保护性耕作,听上去有些专业,其实简单说来,就是在农作物收获之后,将其根部以及连在地上的很短的一部分茎秆原样留在地里,同时把收割下来的部分秸秆粉碎成小段覆盖在地表,并在新一茬农作物播种前,取消翻耕,而采用机械化复式作业同时完成施肥、播种等工序。
可是采用这种方式种庄稼为什么能够节水呢?北京市大兴区农机服务中心副主任邓健说,传统耕作方式中的翻耕,就是要将地表25~30公分的土壤整个翻过来,这样土壤中的水分很容易蒸发掉。在农作物播种之后,如果没有降雨,就需要人工喷灌才能使作物顺利出苗。而采用保护性耕作方式,取消了播种前对土地的翻耕,同时又由于有上一茬作物的秸秆覆盖在地表,可以非常有效地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增强土地蓄水保墒的能力。“北京采取这种方式种植的夏玉米,基本上可以实现‘靠天吃饭’,就依靠自然降雨的浇灌完成生长”。
从农业部提供的资料获知,保护性耕作中的秸秆覆盖可以增加土壤蓄水量16%~19%,提高水分利用率12%~16%。对于一年两熟地区,全程采用保护性耕作之后,每季作物至少可以减少一次灌水量,两季作物可以减少灌水100立方米/亩。以北京为例,100多万亩作物全部实施保护性耕作,每年至少可以节约灌溉用水1亿立方米,相当于整个怀柔水库的蓄水量。
“保护性耕作可以提高水的利用率,节水效果明显,在干旱少雨的北方地区有推广的必要。”毛志善再次表达同样的观点。
节本增效
保护性耕作有本“生态账”
“传统耕作中,翻耕的作业费用是最高的,每亩要20~30元,采用保护性耕作后,取消了翻耕,仅此一项节约成本就相当可观。”邓健讲起保护性耕作所具有的节本增效的优势时,语气十分肯定。
保护性耕作取消翻耕,采用机械化复式作业,一季可减少作业工序2~3道,降低作业成本20%左右,可有效提高农民种田的效益。来自农业部的资料同时显示,保护性耕作还实现了农作物的稳产增产。在农业部建立的10个监测点的14种作物产量数据中,有13种表现出了增产效果。其中,玉米增产4.1%,小麦增产7.3%,小杂粮增产11.2%,大豆增产32%。在一年两熟区,保护性耕作节本增产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平均为101元/亩,一年一熟区为43.5元/亩。
“保护性耕作的好处还不止这些呢”,北京市农业局农机化管理处处长曹学文介绍,保护性耕作对抑制农田扬尘有很好的作用。“秸秆覆盖在土地上,可以有效地减少地表土壤被风侵蚀”。
来自农业部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内蒙古武川、松山和河北丰宁等地的田间监测和风洞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分别减少农田扬尘60%、54.4%和48%。
“同时,在雨量大的时候,由于有秸秆覆盖,在地表难以形成径流,可以防止农田的水土流失”,曹学文说。
此外,保护性耕作,使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肥力,麦田每年可增加土壤有机质0.01%~0.03%,玉米田年可增加0.02%~0.06%。“但是,增加土壤肥力的效果不是马上就可以看到的,需要7~8年逐渐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才能看到效果”。
推广未上“高速路”
“既然保护性耕作拥有这么多优势,推广起来一定很容易吧。”在了解到保护性耕作的种种优势之后,感觉这项技术推广起来一定非常顺利。但是事实却与想法有些差距。
邓健说,大兴区的夏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早在2000年左右应用面积就已接近100%,达到20多万亩。但是,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冬小麦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目前还主要处于示范阶段”。
追问起为什么在大兴冬小麦和夏玉米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会遭遇“一冷一热”,邓健说,目前,地温和播种是制约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两个主要因素。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农田,由于有秸秆覆盖在地表,与没有秸秆覆盖的土地相比,土壤在阳光的照射下,升温较慢。而土壤保持一定的温度又是农作物茁壮生长的重要条件。在北京,夏玉米的生长季节是6月至9月,此时气温较高,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温度的影响较小。而冬小麦一般是10月初播种,生长至来年的6月收获,这期间,比如在春季,采用传统耕作方式种植的小麦,土壤温度可以迅速升高,非常利于作物的生长,而有秸秆覆盖的保护性耕作土地土壤升温较慢,自然对作物的生长有些影响。
“农民需要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才会接受新的农业技术”,毛志善说,“改变原有的传统观念需要一个过程。一方面是各种技术的相互配套”,他接着邓健的话说下去,“比如因地制宜地开发出适合不同地区生产特点的农机具。一个技术的推广需要各相关方面的技术配套形成合力,才会获得较好的效果。”他表示,另一方面,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更新观念也十分重要。
近日,从农业部获悉,到“十一五”期末,将力争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超过6000万亩,这将达到北方适宜地区耕地面积的6%,同时实现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基本完善、机具质量基本满足生产要求的目标。
看来,邓健、毛志善们,又要忙了。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48993-1.html

标签:农机 道路 特色 重庆

上一篇:农业部门农资打假挽回损失3.41亿元
下一篇:辽宁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