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广阔舞台上,沛县农民激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激情和活力,涌现出多种“类型”的新型农民,他们在致富路上各尽其能、大显身手,成为农民小康路上的亮丽风景。
执照型――一证在手,技术走天下
如今,很多沛县农民意识到致富奔小康,凭本事吃饭,在某方面有特长有技术越来越重要,于是出现了大量通过学习拿证的“执照型”农民。
胡寨镇农民邢刚两年前参加了镇劳动所免费电脑、电子技术培训班。怀揣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的结业证书和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电子培训职业资格证书,他成功应聘到广东一家公司,如今成为一名技术员,月薪3780元。像他这样一证在手、潇洒走天下的农民全县有6万多人。
服务型――帮助别人,富了自己
随着农村各项事务社会化进程加快,沛县农村出现了打工服务、租赁等新行业,不少农民专门从事农业生产服务,帮着缺劳力户耕地、收种、防治病虫害以及出租农具、农机等,成为挣工资的“服务型”农民。
每年开着收割机跨镇、县、市、省作业的“麦客”就是最好的例子。张寨镇司楼村有着7年跨区作业经验的农机手孙守林告诉记者,他每年3月初就开始组织收割机跨区进行小麦、水稻作业,“全年作业7个多月,平均每台收割机纯收入近8万元!”孙守林很是兴奋。
商贸型――市场弄潮,带富乡邻
生态肉鸭、创汇特菜、优质稻米等是沛县高效农业的优势产业,但肉鸭、牛蒡、蒜薹、苞菜等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很大。于是不少农民便筹资建起冷库,收购农副产品后,等价格回升的时候适时抛出,成为“商贸型”冷库老板。
“靠的是观念新、信息灵,打时空差赚钱。”栖山镇胡楼村村民燕东亚3年前建起冷鲜肉经营店,现在已发展成为集屠宰、加工、冷藏于一体的有限公司。日宰杀、分割、深加工生猪500头,年产值4000万元,利税450万元,安置劳动力近百人,同时带动周边村形成了年复养10万头的生猪养殖基地。
两栖型――田内田外,两手挣钱
忙时种田、闲来挣钱,成为不少沛县农民生活的写照。据河口镇丁湾村村民丁运宏介绍,农忙时在家种田,闲下来后就联系些活干,算下来,他去年收入1万多元。
正因为有“闲”,不少农民抓住当今城乡居民猎奇的心理,还研究出挣钱新路子,利用现有资源搞简易的“农家乐”、“渔家乐”,生产经营突出“土、绿、野、奇”,满足了一些人观光、游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