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外地瓜农“进驻”建德
2007-05-31   来源:华夏农机网   

   

    土地是人类生存之本,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之基。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工业快速发展,土地的负载变得越来越沉重。据今年国土资源部公布的资料显示,我国的耕地面积正在逐年减少,已接近国家划定的红线。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科学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共识,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从2003年到现在,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土地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目的就是要使土地管理变得更加规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土地资源紧缺,成了大多数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
   
    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严把土地闸门的大环境下,处于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江山市,同样面临着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短缺和土地利用粗放的窘境。如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保护土地与保障发展的双赢?江山市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坚持依法依规管地,节约集约用地,在土地整理上下功夫,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江山市地处浙西山区,全市58万人口中有49万农村人口,耕地面积仅为49.57万亩,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江山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相当一部分耕地处于山区、丘陵之中,地形高低不平,田块大小不一,路渠不配套,耕作不方便,土地利用效率低,防灾抗灾能力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土地利用率的低下,也同时制约了江山整体经济的发展。自1998年始,江山市委、市政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土资源部《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和省委、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狠下决心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国土资源部门在对全市可利用开发土地的潜力深入调查、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根据江山实际,编制了《2001年至2010年江山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项目建设。市政府成立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市土地整理中心,加强领导力量,健全组织机构,全面实施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由此,一场让荒地变良田、向土地要效益的“大会战”在江山大地打响。
   
    至目前止,共开展土地整理7期,实施项目105个,项目涉及20个乡镇、街道,整理总面积达29.05万亩,投入资金3.07亿元,共建成标准农田23.34万亩,新增有效耕地5.85万亩。在项目建设中,拆除房屋3.1万平方米,迁移坟墓1.25多万穴,推平大小土敦7600多个,建成机耕路1260公里,灌排渠道1560公里,种植防护林木10万多株。同时,申报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3个,实施整理总面积5.48万亩,争取国家补助7719万元。其中郎风畈土地整理项目实施面积1.42万亩,国家补助资金1892万元已全部到位,计划今年通过验收;峡口镇等土地整理项目实施面积2.26万亩,国家补助资金3143万元;石门镇等土地整理项目面积近1.8万亩,初步预算投资2684万元,已得到国土资源部的批准。
   
    如今走进江山农村,极目处是“田成方、林成行、路相连、渠相通”的标准农田,原先的“象形田”变成了整齐划一的“方格田”,原先的“靠天田”成了旱涝保收的“丰收田”。广阔的田野上,机耕路纵横交错,宽坦笔直;排灌渠四通八达,流水通畅;田埂边林木葱郁,生机盎然。通过实施“沃土工程”,推广使用有机肥,提高了整理后的耕地包肥、保水、保温能力。江山市政府将新开发整理耕地培肥资金纳入土地开发整理成本,今年免费提供有机肥3471吨,用于3.741万亩标准农田培肥,大大提高了土地整理的实际效果。
   
    凤林大畈是江山市少数几个大田畈之一,就是这样一个自然条件优越的田畈,由于多年缺少投入,农田面貌依旧,田块大小不一,道路弯弯曲曲,排灌水系不畅,田间还散落着不少土墩、墓地,严重制约了农业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项目实施后,通过平整土墩、搬迁坟墓、改造道路、配套渠系,建设标准农田,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土壤结构和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有效提到了农业生产效益。过去稍有旱情就会出现水利纠纷,现已难得发生,项目区内还建成浙西最大的竹荪种植基地。
   
    说到土地整理工作,农民群众称赞最多的是土地整理有效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促进农业耕作模式的转变,有利于土地流转和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机械化、设施化、规模化目标的实现。目前,江山市农机总动力达31.58万千瓦,农机拥有量13.4多万台(件),农民告别了传统的劳作方式,代之以机耕、机播、机割、车运的轻松作业。据项目区农民介绍,在同一田畈同样种水稻,土地整理前后,由于地理和耕种条件的改善,每年生产成本可降低200元左右,粮食产量则每亩提高100公斤以上,农民因此获得了很大实惠,土地整理的经济、社会效益正在日益显现。
   
    喜看稻菽千重浪,土地整理绘新篇。土地整理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保障了粮食安全,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来自江山农业部门的数据表明,2006年,全市粮食复种面积58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24.3万吨,农业生产总值达20亿元,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升,农业经济呈快速增长态势。江山市国土资源局陈新国局长认为,实施土地整理十年间,政府虽花了3亿多元,但这不仅没有迟滞江山的发展,反而使江山的发展更加健康、协调、快速。江山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1999年全市生产总值32.36亿元,农业生产总值8.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80元,到2006年分别上升为86.3亿元、20亿元和6177元,是江山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的时期之一。
   
    面对累累硕果,当地农民由衷赞叹,这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结果,也离不开土地整理打下的基础。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48567-1.html

标签:农机 瓜农 外地

上一篇:郸城虎岗乡:“三夏”抓防火
下一篇:新旧小麦交融 市场保持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