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和县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今年该县小麦种植面积首次突破30万亩,达30.7万亩,比去年增长100.9%,高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的1984年27万亩最高纪录;而油菜籽种植面积16.4万亩,比去年下降44.6%,是1981年以来最少的年份。这组看似普通的数字,但却透露出农业内涵正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品种实现优良化、生产日渐机械化、人口转向非农化。其影响因素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国家惠农政策激励。“三补一免”和农资综合直补政策,使农民受惠甚多,种田积极性大大提高,土地抛荒得到有效遏制。加上国家实行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小麦市场风险相对较小,所以在总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的同时,农民更乐意种小麦。
二是农机化水平提高。2006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41.2万千瓦,联合收割机381台,机动割晒机44台,分别比去年增长6.5%、34.6%和7.3%。面对劳力大量外出务工经商的现状,留守人员实行机收已成必然。但是目前油菜籽机收技术才起步,所以多种小麦少种油菜是在情理之中。特别是农业大户劳力有限,种植安排上更是如此。
三是优良品种效应。近几年,随着扬麦13、14、16等优质品种的推广,小麦在提高单产的同时,品质也得到提升,市场前景看好。现小麦亩产可达350公斤以上,比上世纪末高出150公斤左右。2006年,该县小麦亩均净收益高于油菜籽225元。对此,该县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城米业,今年订单农业品种变过去单纯的水稻为水稻、小麦并举。
不过,在喜看农民增收的同时,我们应该保持清醒头脑,注意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性,尤其要从宏观上科学把握。一方面要关注“三农”政策导向,使农业能够获取合理利润,从根本上改变农业产业的弱势地位,不能倚轻倚重。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化发展要加速实现多元化,尽快满足农业多种生产的需要。三是农业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服务“三农”的意识和水平,让“三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与时俱进,成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点。
一是国家惠农政策激励。“三补一免”和农资综合直补政策,使农民受惠甚多,种田积极性大大提高,土地抛荒得到有效遏制。加上国家实行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小麦市场风险相对较小,所以在总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的同时,农民更乐意种小麦。
二是农机化水平提高。2006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41.2万千瓦,联合收割机381台,机动割晒机44台,分别比去年增长6.5%、34.6%和7.3%。面对劳力大量外出务工经商的现状,留守人员实行机收已成必然。但是目前油菜籽机收技术才起步,所以多种小麦少种油菜是在情理之中。特别是农业大户劳力有限,种植安排上更是如此。
三是优良品种效应。近几年,随着扬麦13、14、16等优质品种的推广,小麦在提高单产的同时,品质也得到提升,市场前景看好。现小麦亩产可达350公斤以上,比上世纪末高出150公斤左右。2006年,该县小麦亩均净收益高于油菜籽225元。对此,该县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城米业,今年订单农业品种变过去单纯的水稻为水稻、小麦并举。
不过,在喜看农民增收的同时,我们应该保持清醒头脑,注意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性,尤其要从宏观上科学把握。一方面要关注“三农”政策导向,使农业能够获取合理利润,从根本上改变农业产业的弱势地位,不能倚轻倚重。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化发展要加速实现多元化,尽快满足农业多种生产的需要。三是农业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服务“三农”的意识和水平,让“三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与时俱进,成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