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夏收时。连日来,皖北大地数千万亩小麦产区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处处机声隆隆,人人脸上是笑。5月29日,在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小麦专家进行现场实产验收:平均亩产604公斤!5月30日,在蒙城县乐土镇杨桥村,专家测产结果出来,一农户家小麦最高亩产超610公斤!安徽省农委专家肯定地说,今年小麦亩产量将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种植是基础,管理是关键
“科技指导真让我们百姓放了心”
都说“好种种好苗”,还真应了这个理儿。在皖北小麦主产县蒙城,20万亩新建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田里,全都种上了烟农18。据省、市、县和乡镇农业专家田间测产调查,平均亩产424.5公斤,较去年提高6.9%,总产突破13亿斤。
“苗是好苗,不过,三分农物七分管,技术指导是俺们小麦丰收的关键。”家有10余亩小麦的杨桥村村民何振云告诉记者:“农机站的技术人员从播种到施肥,再到防病虫害,直到机收,整个过程都揽了下来,手把手、面对面地教俺老百姓。”严格按照技术指导去做,何老汉地里的麦子长势喜人,5月30日经安徽农业大学专家现场检测,亩产竟超过610公斤。“我种地种了40多年,这是我见到的最好的收成。”何老汉激动地说。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不仅何老汉所在的蒙城县乐土镇杨桥村有农业综合服务站,只要有小麦高产攻关项目田的地方,都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在为百姓们服务,不少县、乡镇还成立了科技协会,老百姓也都参与其中。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测土配方肥又为农业插上“翅膀”
在太和县旧县镇八里村,记者看到,路北的小麦颗粒饱满,麦杆笔挺,路南的则参差不齐,一部分还被风吹得伏倒在地,差别非常明显。该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张鹏指着路北大片长势堪好的麦子说:“这便是施用测土配方肥的麦田,在同等条件下,要比常规施肥麦田平均每亩增产35公斤左右,节本增效70元以上。”
配方肥推广过程中,太和县统一设立推广点,每个项目乡镇设2至3个,并立标牌,利于农民选购;从乡镇农技人员中选拔供肥员进行统一培训,持证上岗;统一市场价格,农民不需多花一分钱,此外,还探讨长效机制,培养自己的品牌,今年已注册“胖地丰”、“地呱呱”、“绿地得福”三个商标。
太和县全县有小麦面积141.3万亩,2006年应用配方肥面积40.2万亩,将近为全省的50%。其中高产攻关田25万亩,高产示范田2000亩。“今年我县配方肥面积将达到100万亩,力争在‘高产攻关’三年的时间内完成其推广”, 张鹏说,若全县普遍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粮食生产将再跃上一个大台阶,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又为农业插上了“翅膀”。
农业生产也有带头羊
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凸显成效
1998年,宿州市 桥区夹沟镇夏刘寨村主任王化东与村民们签下了土地使用协议,承诺说:“亏了算我的,赚了是大家的”。当时,王化东反租了农民500亩连片土地,投资30多万元创办星原农业科技开发公司,让农户受雇于公司参与耕种管理,日工资不少于15元。
公司成立后,主动与科研部门联姻,积极与市农科所、市区农委、科技局、安徽农业大学等科研部门合作,实施规模化经营,发展订单生产。两年后,公司开始盈利,目前土地经营面积扩大到了8000亩,午收前,经市、区农委专家组验收,小麦亩产可达600公斤,比去年每亩增产63.3公斤。“这些小麦全作为良种繁育,包装好的成品能卖1元/斤,公司将比去年增收96万多元,”王化东高兴地说。
“我们的这个规模经营,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坚持统一供种、统一机播、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以后还将会在更多方面进行统一。”至于村民的收入,王化东说,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已超过4000元,其中种植业增收了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