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农委获悉,自5月下旬开始,全市万台联合收割机、30万台拖拉机昼夜奋战在夏收第一线,截至昨日下午4时,全市小麦已收割304.31万亩,完成应收割面积的92.78%,已收获小麦脱粒率达到100%。全市小麦预计单产380.5公斤,总产125万吨,分别比去年增长1.2%和2.4%,成为自2003年以来第四个小麦丰产年份,预计小麦单产、总产再创历史新高。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我市小麦丰收、产量再创新高,是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政策、科技、市场、气候、项目五大效应共同推动下取得的。与往年相比,今年小麦生产有以下五个显著特点:
一是小麦优良品种――烟农19跃升为主导品种。经过农业部门三年引种、试验、示范、推广,强筋小麦烟农19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147.5万亩,比往年增长85.4%,占小麦总播面积45%。烟农19单产水平比皖麦19(8802)增产46.4公斤,增效十分显著,得到群众广泛认可,也标志着我市小麦生产开始步入高产、优质、高效新时期。
二是项目叠加作用显著。今年,全市上下启动了新的一轮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新建了一批核心示范区;全面实施了95万亩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和50万亩大型小麦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以及农业部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项目的集聚效应和放大效应明显,有效地提升了小麦单产水平。
三是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今年,市农业部门主推优质高产品种、机械化播种、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四项关键技术,全面提高了小麦生产科技含量,全市小麦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小麦整齐度高,丰产性好;机条播面积达254.4万亩,机条播率占77.5%,播种质量明显好于往年;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223.3万亩以上,占总播面积的三分之二;小麦化学除草、穗蚜和赤霉病防治比较到位,重大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这些都为小麦丰产丰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四是气候条件对小麦生长较为有利。虽然去年小麦主播期遭遇持续干旱,秋种基础整体较差。但是小麦进入越冬期后,土壤墒情较好、气温偏高,光照充足,有利于小麦苗情的转化和扬花灌浆。总体上来说,气候条件对小麦生长是前期有弊,中后期有利,天帮忙是小麦丰产重要因素之一。
五是夏收工作组织周密。5月22日,市政府召开“三夏”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立足“抢”字,狠抓“实”字,确保收割机械到位、农资供应到位、服务措施到位。各县区积极响应号召,成立了小麦机械化收获和跨区作业服务指挥部,指挥部下设跨区作业机械接待组、后勤服务保障组、维修调配组、事故纠纷协调处理组,实行24小时值班,为跨区作业农机手提供全程服务。面对晴雨相间的午收天气,全市组织联合收割机、拖拉机昼夜奋战在夏收第一线,抢时间、争速度,力求328万亩小麦颗粒归仓。农业、公安、交通、气象、宣传、中石化(油)等部门密切配合,建立起午收服务“绿色通道”,自觉服务于、服从于夏收工作,取得了领导满意、农民满意、农机手满意成效。目前,全市夏收工作正进入扫尾阶段,紧接着将转入夏种与全面夏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