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一三四团四连聂红艳的田间地头,只见浓绿如毯的田野上,一株株棉花幼苗沐浴着阳光。农工聂红艳正在清理着地里的余苗。看着今年棉花长势良好,她高兴地说:“这一大片农田在四年前还是杂草丛生、土质僵硬的撂荒地,这几年经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拉粪施肥,现在已经是你争我抢的‘聚宝盆’,每亩产量比过去增加了近150公斤。”这是该团实施“沃土工程”,推进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带来的喜人变化。
一三四团每年棉花播种面积超过15万亩。由于多年比较单一的种植结构和偏施化肥,导致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种植效益日益下滑,一些低产田和盐碱田的土质变得越来越差。对此,该团重点实施了以中低产田改造、调整种植结构为主要内容的“沃土工程”。该工程采取农机、农艺技术相结合的措施,综合运用机械深松深翻、化肥深施、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绿肥种植、盐碱地改良、节水滴灌等技术,达到深松深翻改土,消除板结,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目的。
秸秆还田是一项集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和环境保护于一体的沃土工程技术,它可以实现节肥、节水、节能的统一,提高土壤有机质,促进作物增产抗病,同时可以避免秸秆焚烧和遗弃,减少环境污染。一三四团有着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过去农工把棉田、麦田里的秸秆大部分作为冬季取暖燃料。为了把这项高效环保的技术推广到千家万户,近年来,一三四团结合“科技入户”、信息公共服务等活动,科技人员深入基层积极开展科技宣传培训,举办保护性耕作等实用技术培训班160场次,培训农工技术员7500人次,印发各种科技宣讲资料2万多份,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该团秸秆还田面积达18万亩,占全团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00%。
单一的种植结构也是导致土壤结构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该团按照“做精棉花产业、做大草畜产业、做亮特色产业”的工作思路,采取项目支撑、政策性贷款贴息等办法,支持已建成的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生产,发展精深加工,开展订单生产。同时,该团还拿出专项扶持资金,用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特色产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等工作,扶持特色产业扩大规模、提高效益。据统计,今年该团棉花面积达15万亩,与去年同比持平,葡萄、西甜瓜、蔬菜、饲草等特色产业面积达到3万亩,同比增长3.5 %。
为了有效利用化肥效力,提高农作物种植产量,该团先后建立土壤肥力监测点3个,购置土壤养分速测仪3台,农技人员组成田间试验小组,分批次在全团25个农业连队中开展土壤测试和田间试验工作,根据实验结果及时调整多微无公害颗粒复混肥的配方,指导农户科学合理施肥种植。在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推广过程中,统一制定了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划分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责任区,责任到人,工作到户,确立了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及典型示范户,展示测土配方施肥效果,积极引导广大农工应用此项技术。目前,全团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已达16万亩,采集化验分析土样5300多份,中低产田改造面积达14万亩。示范区棉花、小麦等农作物亩产分别达到460公斤、500公斤,平均增产11%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