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时节的市郊大地上,不见镰刀舞,只闻机器声。山东省青岛市今年的麦收进展得非常顺利,麦收比往年提前了3-4天结束,而这顺利的背后也悄然地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涌现出一些新事。
新事一:老人妇女顶大梁
“女人生孩子,男人割麦子”过去被称为天底下最苦最累的活,麦收也就成了农民一年最忙的季节。而如今笔者在胶州市胶东镇二铺村的麦田里却看到,往年麦收热闹的场面没有了,只有几台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轰鸣着在收割小麦,地头上站着几位正在聊天等待麦收的老人和妇女,一派空旷、悠闲的景象。
今年50岁的二铺村村民韩丰盛对笔者说:“俺家5口人,种了12亩小麦,原来全家齐上阵得忙活10多天,还累得腰酸腿疼。现在有了联合收割机,老伴在家看小孙子,儿子、儿媳都在外边上班挣钱,俩人一天能挣80多块呢,麦收就我一个老头子就行了。”谈笑间,老韩的麦子就割完了,他朝笔者伸了一个指头,说:“就用了1个小时,真省心啊!”
据青岛市农机局局长黄聿颂介绍,青岛市目前小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到6800多台,加上外地来青岛作业机械,有10000多台奋战在350万亩麦田里,小麦的机收率达到了97.5%。机械替代出的男劳力和青年妇女或外出打工,或从事农村二、三产业,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新事二:农机合作组织唱主角
今年是青岛平度市明村镇王家庄子村农机手常付军到河南参加麦收跨区作业的第七年了,一季下来,收入了2.6万多元。常付军兴奋地对笔者说:“我们多亏了镇富民农机作业合作服务队,服务队帮我们检修机器、办理保险、联系作业点、处理纠纷,真是我们的靠山啊!”据平度市明村镇富民农机作业合作服务队队长张瑞吉介绍,该服务队成立于1998年,现拥有农业机械100余台套,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40台,固定资产总值300多万元,社员120人。今年三夏期间,该服务队组织4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到河南及省内聊城等地收割小麦,平均每台纯收入达到2万多元。
今年三夏期间,青岛市100多个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唱起了主角。他们对外,把小麦联合收割机组织起来开展跨区作业,增加农机手收入超过1亿元;对内,则把分散于千家万户的收割机、播种机等有效地组合起来,形成三夏“小麦联合收获―粮食运输―秸秆(灭茬)还田―玉米精播”等“一条龙”作业模式,使夏收、夏种一次完成,三夏生产时间比原来缩短8天。
新事三:“农机人”办公在地头
6月13日,莱西市武备镇兴隆屯村的农机手李言波驾驶着小麦联合收割机到烟台市牟平去割麦子,晚上11点进入烟台栖霞市境内时,突然轮胎爆了,而坏车的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空旷、漆黑的夜晚使老李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万分着急的他给莱西市农机局打了个求助电话。接到电话后,莱西市农机推广站技术人员立马带着轮胎、配件开车出发,仅用了2个小时就到达出事地点,于14日凌晨1点30分帮老李修好了车,不善言辞的老李掉下了眼泪。
今夏,青岛市农机部门响亮地提出:“农机人”办公不在办公楼,而在田间地头。于是,乡村里出现了农机技术人员忙碌维修机器的身影,地头边上印下了农机流动服务车的痕迹,农户家里留下了农机管理人员上门服务的足迹。设立100多部热线电话,组织500多个服务小分队,2000多名农机服务人员昼夜值班,农机服务做到了服务无时限、服务无盲区。
正是有了“农机人”这种“办公在地头”的服务理念,有了“百姓事就是无声的命令”的快速行动,才使得今年的麦收变得更加顺利,农民更加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