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人类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
中国栽培小麦的历史悠久,考古发掘资料证明,河南陕县东关帝庙底沟原始社会遗址,一个红烧土台上有清晰的麦类印痕,距今已7000多年,这可能是河南乃至我国栽培小麦的最早时期。
7000多年过去,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大地,那片麦痕已被无限放大、复制――2007年夏天,全省7588万亩麦田翻起的滚滚麦浪,化作了588.6亿斤小麦,堆满了农民的粮仓。河南夏粮再创新高,总产高达594亿斤,比去年增产23亿斤!
这是河南夏粮连续4年获得丰收。河南,再次引起全国乃至世界的关注。
中央领导深切关注殷殷嘱托
南阳市宛城区红泥湾镇凉水井村村民周绍中清楚地记得:今年五一,胡锦涛总书记到南阳考察。在周绍中家的地头,总书记和村民们聊了足足10分钟。
“总书记拉着我的手让我放心,说种粮补贴肯定到位,惠农政策不但稳定,而且会越来越好!”“总书记说,咱国家有13亿人,要解决大家的吃饭问题,最重要的事就是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国家的粮食安全,河南是负有责任的。这是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河南的重托。河南的田间地头,党和国家领导人留下了一行行足迹――
2006年7月,温家宝总理来到孟津县送庄镇农田。这是他继2004年、2005年后第三次到河南考察。他说:“河南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他再次寄语河南:粮食生产极端重要,对此不可掉以轻心。
今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冒着37℃高温,走进位于兰考的河南小麦超高产攻关田,要求加大对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确保粮食增产和增加农民收入。
今年3月,农业部在河南鹤壁召开全国春节农业生产工作会,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亲临会议。他在浚县视察时说,河南的粮食生产增长快;河南的粮食生产贡献大。
今年1月,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刚刚上任一个月,就将调研的第一站选在河南,深入田间地头考察小麦生产等情况。
…………
河南省农业厅厅长张广智说,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频频视察河南,国家各部委大力支持,都对河南的粮食生产深切关注,殷切嘱托。
政策惠农前所未有只增不减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2007年1月29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中央“一号文件”。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的第四个中央一号文件。4年4个“一号文件”,核心内容都是“农业、农民、农村”。中国,对于农业的重视超过以往任何时候,“三农”问题成为全国的头等大事。
在农业第一大省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省委书记徐光春多次指出,无论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河南省发展需要,还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都要毫不动摇地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情况下都不松劲、不动摇,坚决做到发展经济决不以削弱农业为代价。
河南在破解“三农”问题上努力探索着,一项又一项惠农政策接二连三出台,走在了全国前列――
2004年,河南在全国率先减收农业税3个百分点,为农民减税22.61亿元;当年,11.63亿元种粮直补直接发到了农民手中。
2005年,河南在全国率先全面免除农业税及其附加税,加上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大型农机具补贴等,这一年,河南省7300万农民直接得到的实惠是57亿元。
2006年,河南种粮农民享受到的各种补贴达到7项,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共计31.4亿元,比上年增加15.1亿元。为防止谷贱伤农,河南认真落实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托市收购小麦362.64亿斤,使全省农民直接增收20亿元。
2007年,河南省政府的十件实事中,七件涉及“三农”。全省各级财政对农民补贴持续增加,其中仅农机购置补贴一项就达8300万元,比去年增加了93%。
滑县枣村乡油坊村村民王修放算过一笔账,他们一家4口人,过去光是缴农业税和各项统筹提留,就得卖500多公斤小麦才够。“现在不仅免了农业税,国家反过来给俺钱”。今年粮食直补增加到每亩17元,综合补贴由去年的每亩14元增加到26.24元,还有种子补贴每亩10元,光这几项国家每亩地就补贴50多元。
河南种粮农民都有这样深刻的感受:河南各项惠农政策“含金量”高,河南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不打折扣”。
科技支农科学种粮农民时尚
政策好,激发全省农民掀起了新一轮购买农机热、学习科技热和承包土地热。据河南省农业厅统计,近3年来,河南粮食播种面积累计增加984万亩,河南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
1978年,还在四川农村当知青的许为钢考上了西北农大农学系。拿到通知书时,村里一位老人很不解:“农学?农学有啥子学的?我种了一辈子的地,你就跟我学吧!”
如今,许为钢是河南省政协常委、省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副主任,他培育的小麦品种“郑麦9023”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眼中的农民早已变了样,年初,农业部“科技入户”工程启动仪式在滑县召开,仪式结束,他这位首席专家就被农民“包围”了。“他们连珠炮般发问,精量半精量播种、测土施肥、氮肥后移等等,问题一个比一个专业……”至今,许为钢仍被当地农民学科学的热情深深感动着。
“我们的农技人员包村包户,农民一个电话,我们就能服务到田间地头。而农民上培训班、上网学种地,早已不是新闻啦。”滑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卢忠民说,在滑县,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和宣传,专家组下乡、培训班、电视讲座、科普报刊下乡、农技服务网站、农技服务热线,织就了一张立体的农技培训、普及网。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示范户。”滑县农民这样总结说。滑县城关镇贾固的李计堂就是全县的科技示范户。他说:“过去种粮,是按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老办法。现在,新技术种地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入。”今年,他通过采用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等节本增效新技术,10亩地净增收1000多块。
科技兴粮的政策使全省出现了一大批种粮大户和新型种粮模式。科技对河南粮食生产的贡献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已经达到45%和40%,远远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
优质小麦产量高收入增
5月2日,济源,看麦子倒伏;3日,兰考看麦;4日,新乡看麦……6月22日下午5点半,周五,记者在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采访郭天财副主任,无意中看到,他办公桌上的台历上密密麻麻的记录显示着,整整一个5月,郭天财的足迹几乎遍布河南所有小麦生产县。
“身不由己!”郭天财笑着说。他是农业部黄淮冬麦区首席专家,他所在的小麦中心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粮食丰产科技”的主持单位。身为小麦“重量级”专家,他对今年的小麦丰收有深刻体会:“不光总产、单产创新高。小麦播种面积、品种品质也有大突破。”
今年,河南小麦播种面积7588万亩,比上年增加78万亩;其中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4900万亩,占麦播面积的65%。“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东西南北逐鹿中原,河南用的小麦来自全国各地。如今,河南小麦良种选育水平在全国首屈一指,育种面积超过了26万顷,除了满足全省9亿斤麦种的供应外,还能为8个种植小麦的省份提供4亿斤良种。”郭天财自豪地说。
“十年前,北京的馒头、面条比河南的好吃,现在河南人吃的是全国最好的面食。”许为钢说,豫北、豫西生产优质强筋小麦,豫中、豫东生产优质中筋小麦,豫南淮河两岸生产优质弱筋小麦――河南已形成了不同小麦品种的布局。高筋小麦做面包粉,中筋小麦做方便面,弱筋小麦生产饺子粉……
优质小麦的生产,让“郑州小麦”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了话语权。2003年3月28日,强筋优质小麦期货合约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随后路透社的全球硬质小麦报价单,首次将“郑州小麦”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传统出口国的小麦并列。现在,“郑州小麦”期货价已进入世界小麦价格体系。
中国粮仓持续增长安全保障
“当年,布朗先生发出‘下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他最大的失误是忽略了科技的力量。”许为钢博士说,目前河南农科院主持的“超级小麦”项目,将为河南小麦继续增产提供强大的科技保障,“新的育种技术、新的栽培方法,明年、后年,乃至将来,小麦产量可持续增长决不是一句空话。”
“河南用占全国1.74%的国土面积养活了占全国7.5%的人口;在我国粮食发展史上,河南既是第一个实现粮食总产突破900亿斤的省份,又是第一个实现1000亿斤的省份。”河南省农业厅总经济师魏仲生说。
如今,河南已经成为全国产粮第一大省和粮食转化加工第一大省。从惠农政策支撑到科技扶持,从粮食生产到市场销售,从培育农业人才到农业资金管理,河南省打造了一条粮食生产的良性循环链。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不懂得小麦问题的人就不配当政治家。”7000多年后的今天,河南小麦从一小片麦类印痕发展到以亿斤计算的产量,用粮食为中国构筑了一条安全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