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洛阳普降喜雨。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连维良,与分管农村工作的市委常委、秘书长尚朝阳一道率市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冒雨到新安县就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调研。
他们先后来到新安县铁门镇槐林村、石寺镇上孤灯村和下孤灯村,走进农户家中仔细察看沼气设施运行情况,并深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认真了解卫生所、文化室、连锁超市等农村公益设施和商业服务设施的建设情况。
当看到农民看病不出村、公交开上门、购物有超市、活动有场所的情景时,连维良一行深感欣慰,洛阳市的“让农民享受到与市民一样的公共服务”的构想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现在的新农村建设需要有一个政府执政观念的重大转变,就是不仅向城市和市民而且要向农村、农民提供基础设施和公益性等公共服务,洛阳市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载体,开始了"让农民享受到与市民一样的公共服务"的探索。
多年来,有这样一种观念根深蒂固:城市里面搞基础设施建设,像修路、建校、通水、通电等,理所应当由政府“埋单”,而在农村这些事就应该由农民自己来解决。作为洛阳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的连维良书记认为,此次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政府执政理念的重大转变,就是政府不仅有责任解决城市居民所需要的公共服务,也有责任帮助农村居民解决这些公共服务,向农村、农民提供基础设施和公益性等公共服务,也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这次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农民的住宅建设,而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设施建设,通过新农村建设更多地向农民提供公共服务。
为此,洛阳市从新农村建设伊始,便开展了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载体向农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探索。所谓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就是集农村的“两委”办公场所、卫生所、计生室、文化室、民调治安室、连锁超市、远程教育终端等公益性设施于一体的场所。他们的原则就是因村制宜、量力而行,宜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提倡一室多用、一场多用。这些设施有些在农村已经有的,需要改造完善,功能整合;没有的,统一规划,分步建设。这样,既有利于对农民的服务,也避免给农村造成浪费。
记者在汝阳县城关镇云梦村看到,这个拥有2300多人,以商贸、采石等产业为主的鬼谷故里,村头奇石广场和奇石博物馆已见雏形,公共汽车穿村而过,集“两委”办公室、多功能学校、党员活动室、图书室、计生室、卫生室、超市、便民服务大厅等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建在村中央。村支书刘新立介绍,超市是县供销社帮助统一建设的连锁店,商品统一配送、统一定价、统一质量,严禁假冒伪劣商品进农村。便民服务大厅是县供电、电信、自来水公司、工商、司法等单位集中设在村里的服务站,每个月的15日、25日,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就会到村里集中办理相关业务。这样,就不需要农民往返数次跑到县城办事。刘新立书记感慨地说:“一个中心解五难(指看病难、购物难、办事难、学习难、娱乐难),农民办事真方便!”
汝阳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翟灿文介绍,汝阳县去年已经建成了50个行政村社区服务中心。今年计划再建设5个乡级便民服务中心和55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目前已经完成了25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
“洛阳市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已经全面铺开,像云梦村这样的社区服务中心全市已建成900多个。”洛阳市新农办卫中水副主任介绍说。
坚持"规划先行、适度超前、留有余地、分步实施"的原则是洛阳市新农村建设的创造,把握好这个原则,既避免了当前的大拆大建,又防止了下一轮的大拆大建。
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看,不少地方把它片面理解为新村建设,大规模拆旧村建新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大拆大建现象。这些情况引起了中央高层的忧虑。
作为洛阳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的郭洪昌市长认为,经过这一轮新农村建设之后,无论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还是农村民居建设,都将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稳定下来,而且将来的提高和发展也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建设。为此,在规划时标准可以高一点,留下建设余地和空间,等到了财力允许时能进行改造,而不是到有钱的时候因为事先没有规划、没有留下余地,不得不拆了重建。就是说,在这一轮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将告别以前的若干年一轮的大拆大建,若干年一轮的农民房屋翻新。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为了避免重蹈大拆大建的覆辙,洛阳市新农村建设一开始就提出了要坚持“规划先行、适度超前、留有余地、分步实施”的原则。
这些年,在农村住宅建设方面存在着误区,互相攀比,地上铺水泥,墙上贴瓷砖,门口再修个大门楼,千篇一律。
在农村民居建设规划方面,洛阳市提倡建设特色农村,也就是保持原有风格、风貌的山村、乡村、水村,而不是盲目学城市。由市建委向农村提供若干套民居的设计图纸,供农村居民选择。在民居外观设计上,一是体现豫西民居特色,二是做到与自然环境协调。不同地方的农民可以根据不同的习惯和财力状况来选择。同时,充分考虑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户型、功能上统一规划,标准有所提高。
洛阳市建委负责人介绍,在这一轮新农村建设中结合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提出了村村通自来水的目标,当前的重点是解决那些仍在饮用高氟、高砷、苦咸、污染等水源的群众饮水安全问题。但是考虑到目前相当多的农村还没有这个财力,进行民居建设的时候,不能同步通自来水的留有统一规划过的自来水管线的位置,等将来有了能力马上就可以接通自来水。针对长期以来洛阳市农村住房是住房、厕所是厕所的住房结构现状,这一轮新建的民宅规划,要求把卫生间的位置留下来,可以先当储藏室用,先用户外厕所,将来有了财力自来水通上之后,就可以启用室内厕所。针对现在农村家庭用电量增加的现状,要求在户型、门窗、线路设计上力求做到节能。随着太阳能热水器在农村家庭应用和普及,要求在民居建设当中给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和使用留有空间。
在民居规划的同时,洛阳市对路、水、电、通信、广播电视、排水、河渠整治、污水治理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等公益性设施建设,也要求先做规划、适度超前、留有余地、分步实施。
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栾川县的合峪镇柳坪村,是省科委和市工商局对口帮扶的对象。记者了解到,这个1260多口人的小村子,农民收入主要来自水果、中药材种植和劳务输出。虽然还不很富裕,但是村民在省市帮扶工作队和镇政府支持下,投资60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一处水果批发市场。村里还建设了1座公共厕所、1处休闲广场,修建了25座垃圾中转池、3个垃圾填埋坑,设置了30个果皮箱。每周星期五晚上,村民们都自发地到休闲广场上自编自演文艺节目。村支书告诉记者,村里刚开始整治时,部分村民还觉得太超前,可是现在大伙儿在这么干净整洁的环境里生活,精神头都不一样了,谁看见地上有个烟盒也会赶快捡起来。
栾川县新农办主任王景韬告诉记者,栾川县一直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尤其要重视规划,遵循“适度超前、留有余地”原则,坚决避免前面建后面拆和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县里要求在规划时,标准要适当高一点、超前一点,操作时要量力而行,分步实施。为此,我们制定了“因村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扎实推进”的原则,以人均收入、村集体收入、产业支撑、班子建设等情况,确定了84个示范村和重点整治村。县规划部门对创建村的居住区、活动休闲区、畜禽区、种植区、工业区进行合理规划,对那些村民少、实力差的村,坚持按照“三清七集中”(即清洁村庄、清洁水源、清洁家园,垃圾集中填埋、秸秆集中堆肥、建材集中摆放、村庄集中绿化、广告集中治理、污水集中处理、残垣断壁集中修复)的标准,重点搞好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巷道硬化、排污沟渠建设;对那些经济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人口较多的村,大力实施“三化一重点一中心”(即道路硬化、房舍美化、村庄绿化,重点搞好沼气池建设,完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并引导他们按照“三清七集中”和“四改四化五有六好”(即改路、改厕、改灶、改圈,环境净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整体美化,有农民培训场所、有文化娱乐场所、有标准化卫生所、有老年活动中心、有社区服务中心,基层组织健全,组织建设好、农业生产发展,经济效益好、邻里关系和谐,村风民风好、文化教育到位,农民素质好、保障体系完善,公益服务好、综合治理达标,社会治安好)的高标准建设。
在城市建设中,不少地方存在着"发展---污染---治理,再发展―――再污染―――再治理"的恶性循环,新农村建设不能重蹈覆辙。为此,洛阳市把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点内容来抓。
在城市建设中,不少地方存在着“发展―――污染―――治理,再发展―――再污染―――再治理”的恶性循环,市民们在享受着城市文明的同时,也饱尝城市空气、水污染等带来的痛苦。洛阳市提出,新农村建设不能重蹈覆辙,要走出这个怪圈,必须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一项重点内容来抓。
洛阳市委常委、秘书长尚朝阳介绍,作为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多项称号的洛阳,生态环境条件比较好,植被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强市、旅游强市是全市两大发展战略,广大农村要努力服务于全市的发展战略,要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走出一条不同于兄弟市发展的新路子。在经济发展、农民富裕的同时,既能给群众提供“金山银山”,又能保持青山绿水,和谐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洛阳市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
通过户用沼气建设,实现农村的“一池三改”(即建沼气池,改厕、改圈、改灶),在给村民提供洁净能源的同时,大量的垃圾粪便也有了出路,巩固了农村环境整治成果,改善了群众生活条件。如今,全市已有24万以上的农户用上了沼气。市政府还出台了《关于鼓励发展股份制和民营沼气技术服务体系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发展股份制和民营沼气技术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环境。各县(市)区坚持把发展以股份制和民营为主的沼气技术服务体系与沼气建设同规划、同布局、同安排、同实施。目前,全市现已完善沼气技术服务公司31家、发展乡级服务站109家,村级服务网点478个。通过大力发展股份制和民营沼气服务组织,推行政府购买服务,使群众能够轻松、干净、安全地使用沼气。
“炊烟袅袅、饭菜飘香”,以往人们常常这样描述农家生活。如今,由于改用沼气做饭,“炊烟”正将成为历史,“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已成为农民新生活的写照。栾川县叫河乡叫河村铁东组任娇家去年用上沼气后,对厕所、猪圈、厨房进行了改造,并对小院进行了绿化,昔日农家院里脏乱差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绿化美化的新院落。“过去做饭满屋烟,现在俺再也不用受烟熏火燎之苦啦。”任娇高兴地说。
沼气建设不仅促进了洛阳农村的生态家园建设,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而且推动了无公害蔬菜、瓜果等高效农业生产的发展,进一步拉长了产业链条,成为农村群众的富民工程。孟津县清河村有330多户人家,目前已发展户用沼气310多座,每年产生大量的沼气废料。他们利用这些废料发展无公害蔬菜800多亩,其中日光温室250座。由于使用沼气废料作肥料,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幅度减少,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效益明显提高。据估算,平均每亩可节省农药、化肥价值200多元,日光温室每座效益提高3000元以上,非保护地蔬菜亩均增效也在1000元以上。市能源站负责人介绍说,像清河村这样的模式全市有很多,有发展蔬菜的、有发展水果的、还有发展其他瓜果的,总面积达到2.5万亩以上,效益非常可观。
在村庄内部,对环境影响第一位的是垃圾围村。很多村的村口、路口、桥旁、河口、池塘边,到处堆的都是垃圾,大风一吹,塑料袋、废纸片刮得满天都是、满地都是,非常影响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为解决这个问题,洛阳市倡导垃圾“户集村收”,各村结合实际,在村里适当位置建垃圾池,并指派专人定期清理。将垃圾集中填埋,上面浮上土、种上树,这是低成本的办法。有条件的地方还进行垃圾分拣处理。为了解决秸秆乱堆乱放乱烧问题,洛阳市从今年起,计划每年拿出500万元鼓励农民对秸秆进行粉碎还田、青贮、堆沤、发展秸秆沼气。市政府还积极帮助有条件的县发展引进生物质能热电项目,目前洛宁县和嵩县两个秸秆热电厂项目已通过河南省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近期有望开工建设,仅此两个项目年可利用秸秆37万吨。
针对农村有些河渠成了排水沟、排污沟,农村村头有些池塘成了臭水坑,成了农村重要的污染源,大量的蚊蝇繁殖危害人民的健康等问题,洛阳市把河渠整治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在新农村建设当中重点进行治理。开始一些示范村在搞河渠整治的时候,采取的措施是硬化,从生态角度讲,河道也是要呼吸的,与土地之间要有交流的,河渠全部硬化之后,影响水的渗透,水渗不到地下就破坏了生态环境。洛阳市在治理农村河渠时,提倡采用种植水草、铺垫砂子等办法进行生态治理,并在全市选择不同的类型进行示范,不再给河道穿上一层混凝土“盔甲”。
在治理农村生活环境方面,洛阳市先是提出了“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后来调整为更大范围的“村村整治千村达标百村示范”工程。先是要求“三清四集中”,即清洁村庄、清洁水源、清洁家园,垃圾集中填埋、秸秆集中堆肥、建材集中摆放、村庄集中绿化。后来又增加了广告集中治理、污水集中处理、残垣断壁集中修复,扩展为“三清七集中”。整洁村容村貌,就是通过七个集中,实现清洁村庄、清洁水源、清洁家园的目标。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100个行政村达到了市里的示范村建设标准,1000个整治达标村达到了“三清七集中”标准。结合村容村貌整治,对全市13条干线公路进行了重点整治,并逐步建立起卫生保洁的长效机制;全市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900多个;解决了260个村、18.6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通组通户道路3734公里;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
发展是硬道理,没有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新农村建设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代农业作支撑,内外两手抓发展,六大机制作保障,洛阳市新农村构想正在逐渐变为现实。
发展是硬道理,没有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新农村建设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近年来,洛阳市把发展生产作为第一位的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和谐这一目标,内抓结构调整挖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外抓劳务输出增收,两手齐抓,双管齐下。
在“内抓”方面,洛阳市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做大做强优质粮食、畜牧、烟叶、中药材、林果和以牡丹为主的花卉苗木等六大主导产业,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一是抓优质粮食生产。全市粮食种植面达到744万亩,其中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185万亩;优质玉米面积120万亩。二是抓畜牧养殖业生产。紧紧抓住兽医体制改革的机遇,建立健全了兽医行政管理、兽医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撑机构,建立完善了动物防疫公共财政保障机制。针对乡镇机构改革后,基层防疫人员严重缺乏的状况,制定了《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意见》,以资质认证为基础,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保障,全市建立乡级防疫专业队143个,防疫队员680人。同时,还选聘村级防疫员2824人,协助乡防疫专业队做好工作。乡村防疫队伍秋季集中免疫会战中出色地完成秋防任务,被省政府在全省介绍推广。围绕伊洛川区优质生猪、西南浅山区优质肉牛和南部山区优质肉羊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全市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总数达到80个,小区奶牛存栏2.2万头。全市奶牛存栏7.9万头,肉牛存栏97万头,生猪存栏245万头,肉羊存栏102万只,家禽存栏2298万只。肉蛋奶总产达到74万吨。全市农民来自畜牧业的现金收入人均达720元,占来自农林牧渔业现金收入1175元的61.3%。三是抓优质烟叶生产。通过实施烟水配套工程,建立烟叶生产风险基金,在种烟大县建设防雹体系,全市烟叶面积达到28万亩,收购量67.27万担,烟叶特产税5880万元,烟农收入2.8亿元,位居全省第一。四是抓以牡丹为主的花卉苗木业。发挥牡丹名花优势,在城郊大力发展以牡丹为主的花卉苗木业,全市花卉苗木面积达到10余万亩,其中牡丹种植面积1.6万亩,观赏园达到11个,年催花规模22万盆。同时,以优质苹果为主的林果业和中药材生产也都得到长足发展,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洛阳市积极研究探索发展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的有效机制和措施。全市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255家,其中省级12家,市级52家。农业产业化产值6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4%以上;带动农户达到65万户,占农村总户数50%以上;农民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收入占总收入的47%。
在“外抓”方面,洛阳市强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空间。洛阳市农经委副主任邢社军介绍,洛阳市农民人均耕地只有1亩多一点,仅靠种地全市农民奔小康的目标很难实现。为此,2004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在全市实施“农村百万劳动力转移工程”,即通过三年努力,转移农村劳动力100万人以上,实现劳务收入30―35亿元。市、县(市)区紧紧围绕这一目标,狠抓网络、中介、基地三条途径和走前、走中、走后三个环节的服务,加强劳务培训,竭力打造“洛阳技工”、“洛阳营销”、“洛阳理疗”、“洛阳花工”、“洛阳驾驶”、“洛阳海员”等六大劳务品牌,高度重视农民工权益维护,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健康发展。目前,洛阳市每年完成农村劳务培训20万人以上,外出务工人员120多万人,劳务创收45亿元以上。
如何保证发展的持续性,怎样建立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洛阳市提出了六大的机制。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农民合作机制。为了抵御市场风险,有效地把农民组织起来,洛阳市坚持“政府扶持、政府引导、政府规范、市场主导”的原则,依托农业产业化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村的产业协会、科技服务机构、两委班子、供销社、保险公司等,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农民合作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目前,全市农村各类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达到240家,资产总值9800多万元,发展成员3.8万个,带动农户8.5万多户,年经销额4.5亿元。
二是健全农村公共设施养护机制。洛阳市鼓励村庄实行有偿供水,把农民新的消费观念建立起来,把农民的节水节电意识培养起来,把城市市场化的公共设施养护机制推行到农村,建立起道路、自来水、小型水利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养护机制,保证公共设施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在这方面,全市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有条件的行政村先行一步,积极进行了探索,并逐步向其他村推广。
三是探索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新机制。洛阳市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有自己的资产,但集体资产不一定都是集体经营,所有权和经营权要分离,要把集体资产委托给个体来经营,委托给公司来经营,农村集体经济要建立多种经营形式。记者在新安县城关镇塔地村看到,这个只有310口人的小村子,干净整洁,环境绿化、优美,群众安居乐业。当问起村里办公经费时,村支书王志辉高兴地说:“村里有一个纸箱厂、一个包装厂、一个建材厂,都是租赁集体的厂房,每年村里有17万元收入,不仅满足了‘村两委’办公开支,还能给村里的闭路电视等公共设施一定补贴。”
四是建立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机制。针对部分农民进城后责任田、宅基地闲置的现状,洛阳市积极探索建立相应的土地流转机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群众通过转包、租赁等办法实施适度规模经营,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以利于土地流转的工作新机制。
五是建立农村各种服务机制。农民种子服务、农机服务、免疫服务等服务体系都要完善起来,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市场化的服务体系。洛阳市提出,政府需要承担责任的服务项目,逐步采取政府向市场化的服务组织购买服务,再无偿或者低收费地提供给农民的办法,不再采取政府建组织、建机构、养人员,然后免费向农民提供服务的办法。逐步建立政府扶持、政府补贴、政府购买的机制,完善农村各种服务体系。在畜牧业免疫服务方面,以资质认证为基础,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保障,在全市建立完善了乡级防疫专业队,选聘了村级防疫员协助乡防疫专业队做好工作,形成了畜牧防疫服务网络体系,确保了全市清净无疫。洛阳市建立的农村沼气服务体系,也是通过向沼气用户有偿提供配料、出渣、使用、维护等服务来实现发展的。
六是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洛阳市积极完善有关社会保障机制,在全市所有县(市)区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解决了群众看病难问题;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对所有农村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解决他们上学难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农业风险基金,帮助群众规避农业生产中的风险问题。特别是在建立农业风险基金方面,洛阳市首先建立了烟叶生产风险基金,通过市烟草局和市、县两级政府以及群众共同负担16元钱(市、县财政各负担3元,烟草部门6元,烟农4元),使大灾之年农民每亩有300元的补偿。目前,全市已筹集风险基金346万元,先后对在生产过程遭受严重花叶病、冰雹、龙卷风三种灾害的2.3万多亩烟田按政策及时给予了补偿,稳定了烟田面积、调动了烟农生产积极性。下一步还要把农业保险扩大到所有经济作物,比如苗木花卉等一些高风险的产业领域。
今年1月27日河南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省委书记徐光春要求洛阳“要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机遇,努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走在全省前列。”这对洛阳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连维良书记满怀信心地表示:“有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关心,有河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支持,有洛阳646万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一个富裕、文明、秀美、和谐的洛阳新农村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