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会已进入早造稻谷的成熟抢收时节,记者发现,在田头响起隆隆机声的,除本地收割机外,还有为数不少的跨区作业的外来收割机,他们纷纷抢占新会的水稻收割市场。
本地机割户“活难揽”
7月10日中午,记者来到双水镇小冈社区衙前村的田头,远远地就可以看见公路两边有3台收割机在工作,而在路边又停放了两台。据村民介绍,这5台收割机中,除了1台属忠孝村民小组余永活外,其余4台都是来自外地的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
趁余永活休息的间隙,记者与他聊了起来。“从外省来的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太多了,单在小冈就超过10台。”余永活指着眼前已收割的稻田说,这些稻田是村民让外来收割机收割的,据他估计,忠孝村民小组的100多亩稻田中,有八成被外来收割机收割。“别人一台收割机一天能收割70亩,我的收割机只能收割20―30亩,根本不能跟别人竞争。”余永活称。跟余永活一样,因为外来收割机跨区作业,不少本地收割户受到冲击。最高峰时曾支配12台收割机的睦洲镇机割大户陈健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同样感叹“活难揽”。他说,因大量外来收割机到新会“抢食”,他已将收割机减少至4台,而且工作时间也由以前的10天减少至现在的一周。
收割市场已饱和
“不是猛龙不过江。”新会区农业局农机股潘股长是这样形容外来的跨区作业机割户。据了解,到新会跨区作业的收割机中,省内主要来自台山,而外省则多集中在广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地。他们一般以一台机配备3-5名员工,三五台收割机为一组地进行专业收割。跟本地的收割机相比,他们的收割机多为较为轻便的“久保田”牌收割机,拥有灵活性强、收割效率高的特点。据他估计,目前至少有200台外来收割机到新会进行跨区作业。
他还表示,随着外来收割机的增多,新会水稻收割市场已呈现出饱和的状态,实现由厚利走向薄利的过程。
可转向插秧市场
不过,潘股长指出,本地与外来机割户的关系既处于竞争之态,又互为补充。他分析说,外来收割机的主要特点在于速度快、效率高,能应付抢割工作,而本地机割户做的主要是“街坊生意”,服务周围,这是外来机割户所不能比拟的。
据了解,目前收割机在新会各乡镇推广力度较大,总累计数已达到500多台,估计作业数也能达到300多台,市场已处饱和状态。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民插秧机械化作业的领域还处于空白,农户采取的依然是人工插秧或抛秧。潘股长表示,目前国家大力推广插秧机的应用,还推出政策对农户购买插秧机实行补贴,其补贴超过60%。他建议,有条件的机割户可自己或合伙筹款考虑购买插秧机,既把眼光瞄准收割市场,又抢占发展潜力巨大的插秧市场,以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