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市农机部门以助农增收为"着眼点",以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为"着力点",全面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全力打造农机富民工程。
政策驱动,激发农民购机热情
今年,中央、省级财政进一步加大农机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我市向上争取购机补贴资金已超过2000万元,相当于去年的2倍,广大农民购买农机的热情空前高涨。
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插秧机1003台,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4221"目标,被省农机局列为2007年新增插秧机超千台市之一,插秧机总保有量4088台,位居全省前列。目前,全市落实机插秧面积60.5万亩,全市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超过30%(含机直播),为农民节本增收达1.2亿元。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4年来,我市农机总动力达302万千瓦,比政策实施前的2003年增长21.8%。大中型拖拉机达10931台,比2003年增长62%;联合收割机达11167台,增长64.4%;水稻插秧机达4088台,比2003年增长514.7%;条播机达25155台,比2003年增长79.9%。实现了三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环节的全程机械化,花生、油菜等主要经济作物的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也取得新的进展。
"十五"期间,我市农民享受财政补贴机具7644台,财政补贴资金近2000万元,受益农户达7506户。
培训驱动,提升农机队伍的整体水平
市农机部门以"立足农机,面向农民,服务社会"为指导,狠抓培训工作落实,突出变型运输拖拉机驾驶员、购置补贴机具人员和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三个类别人员的技能鉴定,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并且,把技能鉴定有机地融合到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去,主动与劳动部门沟通协调,共同做好培训工作。
农机部门瞄准市场变化,抓住劳动力市场大发展的机遇,把技能鉴定有机地融合到大、中专生"双证制"教育、阳光工程和劳务输出培训工作中去。开展了汽车维修工、电焊工、电工、数控车床操作工等农机相关工种的培训鉴定。今年上半年,开展了12个工种的技能培训,鉴定合格1706人。
市场驱动,创新农机服务组织方式
今年以来,我市农机部门从抓水稻种植托管式服务入手,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帮助农民种上了省心田、省工田。目前,公司型、协会型、中介服务型、大户服务型、合作社型、租赁经营型、跨区作业型等7种组织形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托管式服务更具有灵活、高效和适应性。
针对目前跨区作业市场,正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新特点,我市农机部门及时采取措施,以创新跨区作业组织方式为切入点,努力实现助农增收目标。以农机作业协会为载体,逐步建立完善由市农机作业协会、县(区)农机作业协会、经纪人(能人大户)、作业队、农机户组成的服务网络。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强与外市农机作业协会的沟通与交流。通过手机短信,及时向机手发布全国各地跨区作业最新动态和天气状况。另外还将传统单一的"大组织,大规模"编队,向"中小组织"编队模式转化,以灵活机动的组织结构形式,应对市场的竞争。
我市还与周边县(市)联合开展农机区域联动安全检查。今年夏季,全市通过8个农机作业协会,组建跨区作业队236个,免费发放农机跨区作业证5780份。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达5150台,助农增收1.275亿元。
效益驱动,大力发展特色农机
市农机部门本着"效益为先、农民急需"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各县区因地制宜试验示范新式农机新技术,使得全市各地农机化的发展逐步呈现自己的特色。目前,全市推广秸秆还田和打捆机140台,油菜、玉米等收割机械35台,高效植保机械28台,渔业机械419台套。
针对金湖县水网密布、渔业较为发达的特点,市农机部门重点在该地区推广渔业机械。今年上半年,通过积极争取,金湖小青青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小青青"牌渔业机械,以其优越的性能和稳定的质量,成功列入省财政补贴目录,成为全省惟一享受财政补贴的渔业机械。省财政将安排140万元补贴投饲机、增氧机。近日,金湖县华能机电有限公司生产的银波牌叶轮增氧机、鱼塘投饲机又顺利通过省级鉴定,列入今年全省首批推广鉴定认证目录,有望成为全省第二个享受省级财政补贴的渔机产品。
我市涟水县、淮阴区蔬菜种植业相对发达,市农机部门结合两地区特点,重点引进卷帘机、蔬菜移植、植保和耕作机械,同时与农业部门一道开展了试验示范推广。依托楚州区、洪泽县、开发区生物质发电项目,市农机部门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深挖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多次向省农机局、省财政厅汇报,争取到享受财政补贴的秸秆捡拾打捆机械,占全省补贴机具的近一半。因工作成效显著,我市楚州区建淮乡还被列为全省首批秸秆还田示范乡镇,省财政将对该乡实施秸秆还田的农户予以资金补助。
市农机部门还邀请省农机局专家组,就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技术作专题讲座,并现场演示了秸秆全量还田、秸秆捡拾打捆和高性能联合收割机作业,使广大农民熟悉并掌握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随着这三个县(区)秸秆发电项目的相继投产,将为我市农民增收1.3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