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地处黄河中游,是黄河文化和华夏农耕文明重要发祥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通过生产实践,先民们创造和使用了大量具有黄河流域特征的农耕器具与农业机械。这些农器具是我省农业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我省有着五千年农耕文化的辉煌历史,为了总结农业以及农业机械化历史经验,大力挖掘我省历史文化遗产,组织抢救、收集并保护这些传统的农耕器具,是历史的需要,也是一件急需要做的事情。
悠久农耕文化亟待挖掘
系统整理、收集、陈列这些农器具,不仅是推进我省农耕文化建设的需要,而且也是总结全国农耕文化乃至世界农耕文化遗产的历史贡献。同时,以此为契机对大力宣传我省历史的辉煌,扩大山西的对外影响,具有实际而深远的意义。
农耕器具品种全而多样
地处黄河中游的我省,南接中原,北邻牧区,境内山川丘陵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大,农作物种类繁多,山区有小杂粮,平川有水稻,牧区有牛羊,农耕方式不尽相同。所以,随着历史的进步,各地用于整地、播种、中耕、灌溉、收割、加工等农器具品种齐全而多样,据不完全统计,仅古旧农耕器具如耒耜、踏犁、破土器、耧、窍瓠、秧马、镰、笸箩、石磨盘等达21大类200多种,新农机具12大类上千种,仅拖拉机一项,自从20世纪30年代我省有了第一台至今,共有164种不同规格、不同型号的品种,脱粒机不同规格、不同型号的品种就不下30多种。这古旧和新型两种农耕器具多达2000多种。而且,这些农器具也被逐步推广到全国,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我省影响近代农具研创
随着近代农业的发展,我省曾研制、创新过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新机具和新技术。
历史的见证与实践证明,我省农机化为全国农机事业做出过积极的贡献。收集整理、陈列这方面的农机具,就是总结这个时期全国性的历史经验。
器具抢救迫在眉睫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现代农业机械得到推广应用,传统的农机具已经或正在从农业生产使用中退出。加之农民耕作观念的转变以及存放场地限制等原因,大批的传统农器具及近代使用过的农机具,正在面临和遭受着严重的损坏。实践告诉我们,生产工具的演变,代表一个时代的进步。因此,收集、整理古旧农机具,对于弘扬历史、创新农耕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如不及时系统地收集、整理、保护起来,将成为历史的遗憾。
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也只是在王家大院、常家大院、丁村等地的民俗陈列室里几件简单的器具,还没有一个系统、全面地展示我省农机具发展史的馆或室甚至博物馆。
面对如此厚重的农耕文化史,面对农耕器具的失传,老农机们深感,抢救农耕器具和农业机械,收集陈列我省古旧农耕器具事关重大。应尽快组织起热爱此项工作的有关专家、学者,收集、整理古旧农机具及近代农业机械,给这些曾立过汗马功劳的农耕器具安个家,然后加以修复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