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陕西省各级财政、农机部门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针,依据《陕西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阳光操作原则,充分尊重农民购机自主权,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严格审查,科学运作,扎实认真地将补贴资金兑现给农民。
截至10月23日,已全面完成2007年中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计划。全省104个实施县(区、农场)共补贴各类农机具2.9万台。其中:补贴拖拉机4260台,农田作业配套机具5320台,适宜果园及山区耕作机械4949台,农作物秸秆加工机械13770台,陕南茶园作业和茶叶加工机械744台。共兑现中、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910万元,市、县级补贴资金1100万元,引导农民投入资金2.1亿元。
在补贴政策的引导下,农机装备趋势由小型向大功率、低油耗、高效环保的大中型高性能动力机械及复合式多功能配套农具转变,由以粮食生产机械为主向其它优势(特色)农产品薄弱生产环节转变。
一是农机装备水平快速增长。预计到年底,农机总动力达到1620万千瓦,比去年增长6.2%,比“十五”期间的4.4%提高1.8个百分点;大中型拖拉机增长比“十五”的5%提高4个百分点;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比例由“十五”末的1:5.1发展到1:4.3;配套比由“十五”末的1:1.44发展到1:1.46。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需要的果园耕作机械、保护性耕作机械、新型秸秆饲草加工机械增速加快。
二是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小麦机收水平提高了一个多百分点;玉米机播水平提高了三个多百分点;全省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面积达到1700多万亩,占小麦、玉米播种面积的48.5%;实施玉米免耕播种面积550万亩,完成秸秆还田面积900多万亩,饲草加工能力达到800万吨以上。
三是技术含量进一步提高。由于高性能机具的大面积应用,农机作业的科技含量提升,尤其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综合利用及节本增效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推进了农业的节能减排。据统计,2007年仅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可减少废气污染21亿立方;保护性耕作技术、薯类收获和果园机械作业等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生态环境改善的综合效果。
截至10月23日,已全面完成2007年中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计划。全省104个实施县(区、农场)共补贴各类农机具2.9万台。其中:补贴拖拉机4260台,农田作业配套机具5320台,适宜果园及山区耕作机械4949台,农作物秸秆加工机械13770台,陕南茶园作业和茶叶加工机械744台。共兑现中、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910万元,市、县级补贴资金1100万元,引导农民投入资金2.1亿元。
在补贴政策的引导下,农机装备趋势由小型向大功率、低油耗、高效环保的大中型高性能动力机械及复合式多功能配套农具转变,由以粮食生产机械为主向其它优势(特色)农产品薄弱生产环节转变。
一是农机装备水平快速增长。预计到年底,农机总动力达到1620万千瓦,比去年增长6.2%,比“十五”期间的4.4%提高1.8个百分点;大中型拖拉机增长比“十五”的5%提高4个百分点;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比例由“十五”末的1:5.1发展到1:4.3;配套比由“十五”末的1:1.44发展到1:1.46。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需要的果园耕作机械、保护性耕作机械、新型秸秆饲草加工机械增速加快。
二是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小麦机收水平提高了一个多百分点;玉米机播水平提高了三个多百分点;全省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面积达到1700多万亩,占小麦、玉米播种面积的48.5%;实施玉米免耕播种面积550万亩,完成秸秆还田面积900多万亩,饲草加工能力达到800万吨以上。
三是技术含量进一步提高。由于高性能机具的大面积应用,农机作业的科技含量提升,尤其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综合利用及节本增效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推进了农业的节能减排。据统计,2007年仅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可减少废气污染21亿立方;保护性耕作技术、薯类收获和果园机械作业等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生态环境改善的综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