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内蒙古农机部门把保护性耕作作为农机精品工程来抓,截至去年,全区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与示范的旗县区已达48个,占适宜开展保护性耕作旗县的56%,试验示范面积达到180.83万亩,辐射推广面积达到700.3万亩,约占全区旱地总播面积的10%。根据内蒙古《实施意见》和《规划纲要》要求,全区力争到2010年使农田留茬越冬面积达到3500万亩、深松面积达到1750万亩、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1050万亩。
据了解,内蒙古的保护性耕作起步于2000年,自治区农牧业厅制订了项目管理办法及检查考评实施方案,建立了“首席专家”负责制;自治区农机管理、推广、鉴定、科研单位共同参与项目实施;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生产企业和推广部门协同攻关机具难题;农业、科技、财政等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和支持项目实施。经多点监测证明,保护性耕作可提高农田土壤含水率9.3%―25%,增加有机质含量0.03―0.094g/Kg,减少农田大风扬尘35.9%―68%,最高可达90%;亩节约作业成本13―22元,农作物一般增产5%―8%。这些监测数据为今后大面积推广保护性耕作提供了依据。为解决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免耕播种技术问题,内蒙古先后引进国内外保护性耕作机具30余种;组织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生产企业自主开发免少耕播种机14种,其中有4种机具列入农业部推荐目录,2种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三等奖。目前使用的机具基本满足全区保护性耕作的要求。2002―2006年,自治区农牧业厅农机局共举办了5期全区性培训班,培训技术骨干380多人;深入农村牧区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654期次,培训技术人员5989人、农牧民46.1万人;组建了15个保护性耕作作业服务队,培育了1407户示范户;坚持农机与农艺、农牧业生产与生态建设、产学研推相结合,多次选派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赴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等国家考察学习,全面提升了保护性耕作的科技理论水平。
据了解,内蒙古的保护性耕作起步于2000年,自治区农牧业厅制订了项目管理办法及检查考评实施方案,建立了“首席专家”负责制;自治区农机管理、推广、鉴定、科研单位共同参与项目实施;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生产企业和推广部门协同攻关机具难题;农业、科技、财政等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和支持项目实施。经多点监测证明,保护性耕作可提高农田土壤含水率9.3%―25%,增加有机质含量0.03―0.094g/Kg,减少农田大风扬尘35.9%―68%,最高可达90%;亩节约作业成本13―22元,农作物一般增产5%―8%。这些监测数据为今后大面积推广保护性耕作提供了依据。为解决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免耕播种技术问题,内蒙古先后引进国内外保护性耕作机具30余种;组织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生产企业自主开发免少耕播种机14种,其中有4种机具列入农业部推荐目录,2种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三等奖。目前使用的机具基本满足全区保护性耕作的要求。2002―2006年,自治区农牧业厅农机局共举办了5期全区性培训班,培训技术骨干380多人;深入农村牧区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654期次,培训技术人员5989人、农牧民46.1万人;组建了15个保护性耕作作业服务队,培育了1407户示范户;坚持农机与农艺、农牧业生产与生态建设、产学研推相结合,多次选派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赴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等国家考察学习,全面提升了保护性耕作的科技理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