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建阳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
2007-11-07   来源: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综合处   

  11月4日,农民日报社在京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农业部、中央党校等有关部门领导出席。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在会上作了“发展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的发言,阐述了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的内涵和战略意义。

发展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 宗锦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机械化是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要素。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均以农业机械化为前提。可以说,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

  发展农业机械化,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9亿农民搞饭吃的局面;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以人力和畜力为主的落后低效的生产方式;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发展农业机械化,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缓解农业生产中劳动力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短缺的突出矛盾,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国家食物安全。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增强农业素质、竞争力和效益,拓宽农民增收的途径。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农民共享现代社会的文明成果,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因此,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作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农业机械化,既要遵循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必须从我国“三农”实际出发,选择符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国内外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当使用农机比人工在经济上、时效上、质量上综合考虑更合算的时候,农业生产才具备了普遍采用农机作业的经济前提。我国的农户众多、户均土地规模超小、农民收入低、自我积累能力很弱,这样的国情决定,每家每户买农机,既买不起也不经济。与其他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国家不同,我国的农机不仅要作为替代人畜力作业的手段,而且要作为农民勤劳致富的工具;我国农民购买农机特别是价值较高的大中型机具不仅要为自家服务,更重要的是要开展社会化服务。所以我国农机化工作的中心任务应该是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推进以跨区作业为代表的农机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发展壮大各类农机服务组织,把分散的农业机械与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和效益,走“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化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率”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引,积极促进科学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沿着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进一步明确发展重点,努力提高四个水平,着力构建四个保障。即:要加强农业机械研究开发和技术推广,提高农机化科技水平;加强宏观引导,着力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强化农业机械监督管理,提高农机安全生产水平。要促进农机工业发展,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装备保障;规范农机市场秩序,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质量保障;大力发展农机维修业,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维修保障;加强农机教育培训和技能开发,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农业机械化事业是一项伟大、光明、灿烂的事业。只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就一定能够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也一定能够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国家现代化,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47137-1.html

标签:农机 插秧 推广

上一篇:第十四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开幕 首场集中签约15.6亿元
下一篇:吉林省正式启动全程农机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