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肇源县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2007-11-17   来源:华夏农机网   

    21个新农村建设市、区(市、县)共建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本报讯  记者近日从贵阳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我市今年的21个新农村建设市、区(市、县)共建试点工作进展顺利,1至10月,共计投入资金2092.2万元,试点村寨的示范带动效应明显发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明显加大,农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自我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建设成效明显,亮点纷呈。
    据介绍,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居中间层次的村寨占全市村寨60%以上的实际,今年我市选择了一批群众“学得起”、“推得开”的村寨作为新农村建设试点,确定了21个村寨为今年的新农村建设市、区(市、县)共建试点。
    亮点一:现代农业助农增收
    在新农村建设中,各试点村积极发展以都市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培育建成了一批特色种植、养殖基地。
    白云区高坡村紧紧抓住该区建设花卉产业园的机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现已形成以花卉、蔬菜种植和养殖为主的特色支柱产业。目前已完成扩建花卉大棚700个,预计投产后可增加农民收入140万元,集休闲观光于一体。乌当区东风镇头堡村1至6组,投入240万元,发展观赏鱼养殖200亩,养殖金鱼800万尾,年创产值300万元,实现利润150万元。
    截至10月底,新农村建设市级点共完成烤烟种植158亩,占计划的100%;完成蔬菜种植9025亩,占计划的100.1%。
    此外,各试点村还加快农业机械推广,提升农机化服务水平,将农业机械化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加以推进。不断拓宽农机服务领域,把农业作业有序地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产前向产中产后延伸。
    亮点二:非农产业富裕农家
    因地制宜地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我市强化对21个试点村村民的非农技能培训,使非农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了试点村寨的产业结构。
    乌当区水田镇竹林村以打造田园风光为重点,促进三产的快速发展,同时,恢复朝阳寺、唐家大院等景观的建设,推动了乡村旅游和农家乐的发展,已带动10户农户经营农家乐。新堡乡陇上村积极挖掘民族文化,充分利用渡寨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农民画乡”的机遇,发展簸箕画、木贴画等增加农民收入。
    目前,新农村建设市级点共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16548人,农家乐建设56户。
    亮点三:村寨建设日新月异
    夯实基础,强化主体。我市21个试点村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按照“十字方针”的要求,加快生产生活设施建设,目前试点村的村容村貌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展示出新农村的新形象。
    截至10月底,21个新农村建设市级点完成沼气池建设551套,完成公路建设19.5公里,完成串户路建设36.6公里,完成房屋立面整治360户,完成沟渠建设8公里,完成危房改造148户,完成通电视310户,完成绿化面积5310平方米。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47033-1.html

标签:农机 劳动力 农村 转移

上一篇:辉南县前三季度经济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下一篇:农机购置补贴使平果农村受惠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