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是半个多世纪以前毛泽东同志提出来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然而,在他领导的人民公社阶段没有实现这个目标,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几十年里也没有什么大的跨越。只有到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农村实行了减免税赋,农民逐渐的富裕起来了,农业机械才慢慢地进入了农家。
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户,主要的劳动操作可以分为整田阶段、插秧阶段和收割阶段。目前在耕整和收割方面,农村已经向机械化迈进了一大步,许多农户家里有钱了,花上5000多元钱,买回一台耕整机,再挂上一个小拖车,安上铁轮子,可以下地打田;安上橡皮轮子,可以在禾场上碾谷打场;挂上拖车,还可以运粮。能收到一车多用的效果。有些先富起来的农户,买回了收割机,除了自家用之外,还包下了本村和附近几个村的收割。由于收割机解决了农户割谷、捆谷、挑谷草头到禾场、脱粒等几道工序,一边收割,一边就帮着脱粒,顺便就把洁净的稻谷装进粮袋里了,虽然说,一亩地要多花几十元钱,但既省事又省力,农民还是觉得值。在插秧方面,虽然也推出了小型的插秧机,但在育秧方面,农民还不习惯,而且还要将田里的水放得很小才能操作。再说农民也买不起那种机械,因此,推广起来没有耕整机和收割机受欢迎。
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要求是,耕田不用牛,插秧不用手,割谷跟在机器后面扎谷袋子口。这个要求并不高,可是推广起来为什么这样难呢?农业机械的推广和应用,要以小巧为好,以实用为先,以廉价为要。所谓小巧,是要根据我国农村土地分散,田地不规则,块面不大的特点,应尽量生产一些既可以代替手工操作,又便于单个劳作的农业机械。所谓实用,是指既能减轻劳动强度,又不改变操作流程的农用机械。比如耕整机,虽然已经由大机械向小机械方面转换了,但是,如果田地不连片,别人的田里已经插上秧了,机械就无法越过。能不能像改良抽水机的水泵那样,生产出便于拆卸,便于安装,能够将其部件肩挑背扛至田间地头去的机械呢?插秧机,如果能将其改造成集扯秧、分秧、插秧于一身的新式插秧机来,则不仅能大大地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而且也能较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收割机也可以将其块头弄得再小一点,功能再多一点,将其橡皮轮子更换成铁齿轮,能不能在收割的同时,也把稻田给翻耕出来呢?只要组织有关部门攻关,轻便、快捷、实用、价廉的农用机械一定能生产出来。所谓廉价,是指农业机械的价格不能太高,农民毕竟还不太富裕。要鼓励农民用机械代替牛耕,生产部门要尽量降低成本,农机部门则要在优惠税率的前提下尽量压缩进销差价,地方财政部门还应给予购买农机具的农户适量的农机补贴。只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拉动农机市场,才能激活农业机械,才能有效地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进程,才能使农业机械化道路越走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