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吴仪:全面完成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任务
2007-12-03   来源:华夏农机网   

  湖南省湘潭县,今年发生了50年不遇的大旱。依赖先进的种植技术、优良的品种,传统的产粮大县实现了大灾之年粮食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单产总产略有上升的目标。全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88.54万亩,总产97.33万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77.59万亩,单产516.2公斤,总产91.67万吨,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全县人均粮食占有量934公斤,为社会提供商品粮57.8万吨,商品率65.1%,粮食净调出总量达20万吨。今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有望突破5000元,一个产粮大县正在向产粮强县迈进。

  技术优:从犁田、育秧,到移栽、收割,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和轻简化

  姜畲镇梅花村农机专业户梁泽民这几年开着农用机械走上了致富路。他家的几台农机,常年为农民提供耕整、抛插、收割一条龙服务,年收入近10万元。

  在湘潭县,像梁泽民这样的农机大户有1000多户。据县农机局的同志介绍,到去年底,全县农业机械达到25.25万台,总动力达105.1万千瓦,其中农用运输车辆达到6230台,水田耕整机43150台,联合收割机3000台,排灌机械64500多台,农产品加工机械7850台,全县农机装备水平居全省前列。

  上个世纪90年代,泉塘乡农技站站长李罗斌带着农技人员挨家挨户宣传软盘育秧抛秧技术时,磨破了嘴皮才推广了200来亩。可如今,在湘潭的乡村,已很难再看到弯腰插秧的人群,全县早稻95%、晚稻85%的农田已实现抛秧。今年湘潭县推广软盘和无盘旱育抛秧技术130万亩;推广频振式诱蛾灯物理杀虫技术4.5万亩;推广沼肥施用技术,新建沼气池2500个,沼肥下田10万亩。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20万亩次,每亩节约化肥成本6元,增产25公斤,合计每亩增收节支41元,单此一项全年为农民增加效益5000万元。

  为了提高全县农民的种田水平,湘潭县深入推进乡镇农技站机构改革,加强岗位培训,有序地安排全县300多名农业实用技术人员到乡镇村组巡回进行技术指导。充分发挥湘潭专家服务基地的作用,全年共举办技术讲座500多期次,培训农民5万多人次,发放专业技术指导资料70多万份。一些农民听课后深有体会地说:“优质稻栽培没得巧,水肥管理先抓好,防治三期(水稻分蘖期、抽穗破口期、齐穗期)稻瘟就行了。”

  品种优:优质稻、超级杂交稻让湘潭粮食生产闻名遐迩

  在湘潭县粮食生产领域,有两个地方在全省、甚至全国都名气很盛。一个是泉塘子农技站,一个是石潭镇。这两个地名都跟水稻优良品种有关。

  成立于1971年的泉塘子农技站,从1984年开始承担袁隆平院士的杂交稻试验。2005年开始,泉塘子被湖南省超级稻办列为全省三个重点展示基地之首。今年泉塘子承担了“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双超配套”核心示范任务。全年产量目标为亩产1200公斤,其中早稻580公斤,晚稻620公斤。示范片最高单产633公斤,平均亩产588公斤,与前几年当地平均亩产437公斤比较,增产151公斤,增幅34.5%。2007年6月19日,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到泉塘子视察,称赞该示范基地为超级杂交稻的大面积推广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从2004年开始,石潭镇成为国家高档优质稻试验基地,目前,石潭优质稻成片示范田已达到2万亩。去年石潭镇成为全省唯一一家中南六省优质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今年全省这类基地才增加到3个。中路铺、白石、青山桥、石潭等乡镇,共拥有53万亩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10多万亩绿色水稻生产基地。几年来,湘潭县粮食生产实施“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的发展战略,主攻优质高产,大力发展优质稻和超级杂交稻。

  2004年以来,县农业局连续四年举办万亩高档优质稻高产示范片,各乡镇举办千亩示范点,不断总结交流经验,有效地促进了全县优质稻生产快速和平衡发展。同时积极承办省市举办的优质高产新品种展示项目。2006年承办了“十五”期间南方优质稻品种成果展示项目,2007年承办了湖南省优质高产新品种展示项目。拥有两个万亩高档优质稻高产示范基地的同时,在县原种场建立了一个500亩的高档优质稻种子繁育基地,全部采用单本繁殖,有效地保证了生产用种的质量和全县优质稻生产的用种需求。

  今年,全县共种植优质稻122万亩,占水稻播种面积的69.5%,其中晚稻高档优质稻面积25万亩。总产优质稻谷63.4万吨。

  效益优:发展粮食精深加工,粮食附加值增加,种粮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射埠镇团山村种粮大户胡建新种的100多亩晚稻,除30亩因干旱部分减产外,其余70多亩喜获丰收,每亩纯利润逾500元,种田年纯收入在4万元以上。

  几年来,湘潭县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在大力扶植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改造升级的同时,引导粮食加工企业投入粮食生产基地建设,采用以村组为单位,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为依托,与龙头企业签订定点生产、定点技术指导、定点收购的合同,形成了“公司加基地加农户”订单农业的模式。如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新皇粮营养米业有限公司,今年粮食生产基地建设总规模扩大到37万亩,其中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合同面积1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合同面积27万亩,覆盖了全县22个乡镇中的20个乡镇,带动12万多农户开展优质稻种植。

  今年湘潭县订单农业已发展到50万亩。据调查,高档优质稻通过订单农业的模式,价格高于普通稻25%以上,每50公斤达94元以上,每亩增收120~150元;中档优质稻订单收购价每50公斤约82元,每亩增收70元以上。全县全年优质稻种植直接为农民增收1.02亿元以上,为企业增利0.8亿元。全县年出栏肥猪260多万头,家禽420万羽左右,转化消耗粮食约27万吨。加上精深加工增值,全县全年共转化粮食总量达52万吨,粮食转化率达56%。

  据县有关部门初步估计,今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突破5000元,其中粮猪收入占了农民新增收入的60%以上。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46874-1.html

标签:农机 专项整治 任务 食品安全 产品质量 全面 完成 吴仪

上一篇: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进入最后攻坚阶段
下一篇:苍梧机收水稻提效增收 全县有水稻收割机130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