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郫县豆瓣”品牌,催生出现代化的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引领了郫县蔬菜种植升级换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军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顺利启动“种三产四”工程,当地村民第一时间应用上了世界级的超级稻科研成果;传统松散型的专合组织正变为具有完全独立市场主体资格的股份制合作社和营销联合体,经营模式的变革让农民多渠道多环节增加收入;……借鉴工业和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和机制障碍,坚持“经营农村”和区域开发、统筹发展等创新意识,在农业内部挖掘资源优势,在非农领域寻求资本、技术、人才等对发展现代农业的动力支持,有效破解“田由谁来种,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三大问题,郫县的农业和工业、城市一样,发生着令人目不暇接的深刻变化。“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传统农业正在蜕变和羽化的过程!”省、市领导在郫县农业产业化基地视察时,用诗歌般的语言肯定这里正在发生着的深刻变化。
龙头企业加盟
郫县农业品牌效应凸显
被誉为“川菜之魂”的郫县豆瓣,是郫县祖先传承下来的一笔宝贵财富,然而数百年来,郫县豆瓣一直没有成为挑起地方经济的大梁。在成都市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的大背景下,郫县县委、县政府敏锐地抓住了川菜产业化的发展态势,放大郫县豆瓣的品牌效应,在安德镇建设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如今,红杏、大蓉和、老房子等知名川菜大佬,都将自己的生产基地和加工厂搬到了这里。园区现已形成2平方公里承载能力,入驻企业50余家,协议投资17亿元,今年1-10月到位资金4.808亿元,全县农产品加工率由此提高2%,在成都市二圈层位居前列,郫县农业品牌效应凸显。
与此同时,因为川菜产业化基地的开建,5万余亩的川菜原辅料基地逐渐形成,蔬菜大户与川菜原辅料企业签下了订单,蔬菜再也不愁销路,村民们的种菜质量也较以前大大提高,不少村民还种起了高档蔬莱,每亩地一年的新增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川菜产业化基地建设实现了一、二产业的有机融合,在郫县西部乡镇引发了一场“种植革命”,蔬菜复种指数大大提高,品种质量全面提升。预计到整个园区建成后,可以带动郫县乃至周边的精品蔬菜种植20余万亩。
“种了超级杂交稻我们多增加了两个粮仓,这就是今年我们丰收的粮食。”昨日,在郫县唐昌镇战旗村,村民李大爷一边劳动一边兴奋地告诉笔者。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落户郫县,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种三产四”(用三亩地产出四亩地的粮食)的构想在郫县成为现实。像这样的高产示范片,郫县唐昌镇战旗村建立了三百亩,郫县其他各镇今年都建立了200亩以上。其中,唐昌镇战旗村的百亩示范片平均产量达684公斤/亩,超过了郫县原定在2001-2005年平均亩产490公斤的基础上增产33.3%(亩产653公斤)的目标。
体制悄然嬗变
从单兵作战到集群发展
作为西南特大型国家级无公害韭黄生产基地的锦宁韭黄,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这样的困境,由于产品保鲜时间短,储运不便,市场半径不大,这个知名的品牌始终只能在盆地内销售,市场半径难以进一步拓展。而今,通过韭黄产业推进办的指导和实体化“锦宁韭黄”合作社的运作,当地村民摒弃了传统的湿韭黄种植方式,采用全新的干韭黄种植技术,成功地化解了韭黄不耐储运的这一弱点,韭黄储存期达7天以上,鲜销市场拓展到省外。
在安德镇,当地村民依托食用菌营销联合体培育出的珍稀食用菌,让这里的土地创造出惊人的价值:一亩地一年的纯收入达一万多元。去年7月,安德镇3户食用菌种植大户联手市农科一所、蜀山生态食品厂组建了郫县食用菌合作社,合作社的每位成员分别出资1万元入股,采取合伙经营的形式,经营的范围包括食用菌的科研、生产、加工、营销等,把民间资金变为民间资本,到2008年,营销联合体将带动周边食用菌种植3000多亩,而核心区的珍稀食用菌种植面积则将达到1000亩,经济价值本已十分巨大的珍稀食用菌将突破增长极限。
与安德镇珍稀食用菌基地一样,花园镇筒春村的村民抛弃了过去松散的花协,新的合作社开始了实体化运作,70%的村民花钱入股成为股民,运作情况出奇的好。目前,郫县各类专合组织已发展到178个,其中今年新增21个,超额完成市上下达的任务。体制的嬗变,使郫县农业产业集群效应凸显,该县正在形成的四大农业产业化基地中,锦宁韭黄已达到8000亩的规模,红东路鲜盆花生产基地核心区面积已发展到1200亩,蜀都花卉产业园区已发展到2000余亩,珍稀食用菌已发展到2000亩,7000万袋。产业发展和体制变革使郫县农用地不断向规模经营集中,预计全年实现新增土地流转3.1万亩,累计流转面积占农用地总面积的30%。全县形成花卉种植面积近10万亩,无公害优质稻基地12.5万亩,无公害韭黄基地1万亩,优质大蒜3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2万亩,食用菌基地3000亩等6大农业优势产业。
村企农三合一
从经营“产品”到经营村庄
以战旗村的成都集凤公司为龙头,注入集体资金,动员广大农户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战旗村农业股份合作社。唐昌镇战旗村实行的村企农三合一试点,开始了郫县经营村庄的全新尝试――由农业股份合作社逐步集中全村耕地,交由成都集凤公司整体打造,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实行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战旗村的土地整理、拆院并院,引来了成都市小城镇建设公司的关注。今年8月,成都市小城镇投资公司倾资近1亿元,在郫县唐昌镇战旗村新型社区打造全市首家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这也是成都市被列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探索打造的第一个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示范点。“战旗村新型社区建设将坚持以产业为支撑,我们将采取系列措施,实现战旗村一二三产业同步发展。”郫县农村发展局局长骆开富说,战旗村在对接安德镇川菜产业化基地,搞好精品蔬菜种植规模的同时,还将配套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力打造体验农业、高新农业和生态休闲农业;战旗村现有集体企业7家,现有集体资产1280万元,此外还有5家私营企业,下一步将依托集体经济,引入现代企业制度,为战旗村的二产业注入活力;依托沙西线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和邻近的柏条河优势,打造沙西线休闲旅游产业带西端的一个重要节点。
“新型社区项目完成后,战旗村将实现土地流转2000亩,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方式入股,实现保底分红,预计全村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战旗村党支部书记李世立兴奋地说,新型社区的建设不仅将改变村民的居住条件,还将从根本上改变村民的生活品质。
多元化服务体系
从被动管理到主动服务
“浮在机关沉不下去、沉下去却专不起来”,这是一些地方农村工作服务人员的现状,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在郫县上演,郫县农村发展局建立了完善的农技、畜牧、农机等多元化服务体系,将服务区域划分为180个片区,每个片区明确服务人员,并向群众公开姓名、服务电话、办公地点,公开承诺“一次呼叫、两小时到位、服务免费、全过程指导”。新的农业服务体制,让农村工作服务人员在接受主管部门和镇政府考评的同时,每半年接受服务对象的社会测评。已经有60%以上的人员扎根基层,为农民进行直接服务。
依托现有信息服务机构和网络,郫县建立了覆盖县、镇、村的三级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站点,通过“三农”热线028―86551111安排农技、畜牧、农机等11位专家电话坐席,及时回复农户咨询,现场“会诊”80余次,并通过2个短信平台免费向全县2.2万户农村手机用户发放涉农信息22万条次。全县建立农村信息服务站165个,安装“农信通”138台,全面提升了农村信息化水平。各信息服务点落实了1―2名专兼职信息员,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和世界各地进行农产品交易,信息服务为新型农村生产经营模式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郫县的农村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农业部相关领导多次到郫县调研考察,对该县农村服务体系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