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 日上午,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举行了分组讨论,代表们深入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农业部部长孙政才的讲话精神,大家一致认为,这次会议主题鲜明,立意深刻,部署明确,措施有力,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审视现代农业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分析了农产品供给的总体形势,研究了主要产业、重点品种的供求现状和工作着力点,强调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粮食与其他农产品、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当前生产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代表们表示,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工作部署上来,更加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切实做到各项工作不大意、不放松、不疏忽,切实做到各项扶持政策落实不走样、不缩水。
农业基础建设要建设好服务体系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是这次会议的一个主题。浙江省农业厅厅长程渭山说,农业基础建设,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含义不一样,它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地力培肥、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物质装备、农业科技支撑、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农民培训等方方面面。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一离不开全党的重视,从中央到地方乃至基层都得重视农业基础建设;二离不开财政投入,在“三农”投入上,加大对农业投入;三离不开政策法规作保障,农业基础建设应在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上高位运行。
粮食大省对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必要性体会最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张华建认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关键是要落实到行动上来,要具体到县、到乡、到村。在工作上,要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从目前看,打基础,就是加快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管长远,就是要发展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陕西省农业厅副厅长胡小平对此赞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是农业部门的长期任务,而当前应当切实加强对国际市场的监测和分析研究,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调剂国内余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宁波市农业局局长鲍尧品认为,加强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的支持力度,切实确保公益性职能,特别是加大对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二是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对动植物疫病防控,如动物疫控中心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解决设施和队伍建设滞后问题。
大连市农村经济委员会主任汤方栋建议,加大对农业科技体系建设支持力度,特别要加大对县区农技中心、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建设力度。甘肃省农牧厅副厅长尚勋武说,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与其他国家不同之处,突出表现在生产组织方式上。由于我国农业生产单元很小,单个农户对市场信号反应很弱,获取实用技术的成本太大,因此特别需要强大的农业公共服务支持,需要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新疆自治区农牧业机械管理局党组书记王晓文说,现在新疆急需加快发展玉米收获、棉花收获等粮棉机械,大力发展果、畜、经以及设施农业机械。现在购机补贴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市场上新技术、新机具也很多,但技术普及应用跟不上。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滞后,将制约机械化发展。
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要调整利益关系
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孙轶说,要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必须增强农业部门在耕地占用和出让金补偿等方面的话语权,从而有利于对耕地和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在湖南,双季稻区“双改单”的趋势已经难以逆转。省农业厅副厅长何铁林建议,继续扩大优粮工程县建设,加大扶持力度,真正调动基层和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稳定粮食面积,同时设立国家粮食单产提升重大专项资金,抓好玉米、薯类等旱粮生产。千方百计调动各方抓粮积极性。
江苏省农林厅副厅长张耀钢说,这几年农民种粮积极性, 特别是追求粮食产量的积极性有下滑的趋势。特别表现在直播(撒播)稻的自发推广上,速度非常快,全省已经达到播种面积的1/3。直播稻没有育秧的过程,生育期短了20 多天,产量肯定下降。按照现有的水稻价格,农民宁可一亩少打200斤,也不愿育秧。目前水稻价格过低,粮食安全最大的威胁就是价格。
重庆农垦局局长王义昭说,生猪生产大幅波动,价格集中过快上涨,从产业化的角度来看,是由于产业链条断裂,没有整合。生产、屠宰、运输、加工,每个环节都是孤立的,不同主体利益取向不同。分散农户在利益博弈中地位最低,波动受到的冲击也就越大,在价格高时,分享不了多少好处;价格低时,要承担整个行业的绝大部分成本,生产积极性容易被挫伤,难以调动。
重庆市农业局副局长王健认为,稳定和促进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关键是提高农业比较收益,保护和提高地方抓农、农民务农的积极性。在农产品价格上涨冲击加大的情况下,要依靠财政补贴等,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稳定农产品价格,保障生产者受益。应进一步扩大对农业生产补贴的规模,扩大农业补贴覆盖范围,改革补贴方式,切实有效发挥财政补贴对农业生产的引导鼓励效应。
农业科技进步要解决体制创新问题
这次全国农业工作会,头一次请了70 多位农业科研院所和教育机构的代表参加。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云伏说,农业部第一次邀请我们参加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充分体现农业部高度重视农业科研推广工作,深感责任重大。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长王庆煌说,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点启动,标志着农业科技又一个春天的到来。我们要加快实用技术的集成、推广,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万千家。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李跃建建议:加强农业科技,要同时考虑协调解决好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的矛盾,把农艺研究和农机研究结合起来;要研究抗灾减灾问题,比如洪水后水稻自救增产问题;要加快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可以尝试推广专家加协会加农户的模式,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院长王慧军说,农业科技面临新的起点,要尽快研究解决打破行政体制障碍,降低农业科研的成本,建成农业产业的科研体系,解决农业发展区域性问题。如华北六省存在的棉花问题、瓜菜问题、农牧结合问题、水资源分配问题、生态安全问题等,就需要建立这样的机制和模式来解决。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陶承光、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蒋宗勇建议明确农科院纯公益性质,队伍稳定才能创新。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院长马守义建议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应该注意选择好优势作物、优势产区和优秀人才。福建农林大学校长郑金贵反映,当前不是没有成果,而是缺少转化推广的人才。江西农业大学校长石庆华说,当前农业高校存在学生下不去、研究搞突击、课题重复、力量分散等现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仅是高校自身的事,更是政府应该重视的事,应从三方面努力。一是转变办学思想。政府要加大对农业高校专业的扶持力度,使农业高校把主要精力放在促使“三农”建设上。二是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加强农业高校涉农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参与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的条件。三是调整政策导向。要加强政策引导,强调科研教学人员到农村,转化科研成果。
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表示,农业高校非常乐意参与到现代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来,回去以后要狠抓人才培养、科研和推广工作,使科技创新上游上得去,转化推广下游沉到底,以实际行动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