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元旦,让市民徐先生充分感受到了大家的消费热情:去华地百货逛逛,人山人海,收银台前排着长队;去饭店吃饭,处处爆满,没有位置;街上也是熙熙攘攘,商家笑开了怀。徐先生感慨:“百姓的消费能力这么强,关键是钱袋子鼓起来了!”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收入”是其感受最直接的小康指标之一。对于政府而言,“富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曾在多个场合表示,要致力于实现更为宽裕、均衡、充实的富民目标,多管齐下,确保百姓增收。正是基于这一思想,全市把富民优先作为第一导向,特别是将城乡居民增收作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来抓,难点来攻。
过去的五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5.3%、11.6%。居民储蓄余额突破150亿元,五年翻了近一番。2007年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3万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8165元,增长14.9%,均已达到小康水平。透过这些翔实的数字,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百姓日益富起来的小康生活。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市多项措施并举,确保百姓富裕程度持续提高:
积极鼓励全民创业。通过软环境建设,降低准入门槛,激活民间投资。2007年,全市新增民营企业750家、个体工商户2800家、注册资本14亿元。民营经济的强劲发展,不仅大幅度增加了居民的创业性收入,而且有效带动了农民就业,目前我市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有65%以上在民营企业就业。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扶持就业和再就业。精心实施“六万农民大转移,增收致富奔小康”工程,坚持异地输出、就地转移和回乡创业相结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有效、有序转移,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和增收空间。2007年,全市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8000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58万人、农民创业培训12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9万人;新增城镇就业2.13万人。
落实各项惠农支农政策。继续实行农业税全免、粮食直补、粮种补贴、农机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出台了《关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组织开展“3030示范帮扶”活动的实施意见》等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性文件,并把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列入各镇区考核内容,建立动态监测小组,每月召开分析例会,针对存在的难点问题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办法,促进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快速增长。
强势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全市新增高效农业面积4.39万亩,新增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省级3个,改造中低产田和丘陵山区高效开发10万亩;沃得、飞达等规模企业相继涉足现代农业;农业龙头企业生产经营和带动能力稳步提高。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的现代高效农业也帮助农民实现了增收。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收入”是其感受最直接的小康指标之一。对于政府而言,“富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曾在多个场合表示,要致力于实现更为宽裕、均衡、充实的富民目标,多管齐下,确保百姓增收。正是基于这一思想,全市把富民优先作为第一导向,特别是将城乡居民增收作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来抓,难点来攻。
过去的五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5.3%、11.6%。居民储蓄余额突破150亿元,五年翻了近一番。2007年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3万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8165元,增长14.9%,均已达到小康水平。透过这些翔实的数字,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百姓日益富起来的小康生活。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市多项措施并举,确保百姓富裕程度持续提高:
积极鼓励全民创业。通过软环境建设,降低准入门槛,激活民间投资。2007年,全市新增民营企业750家、个体工商户2800家、注册资本14亿元。民营经济的强劲发展,不仅大幅度增加了居民的创业性收入,而且有效带动了农民就业,目前我市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有65%以上在民营企业就业。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扶持就业和再就业。精心实施“六万农民大转移,增收致富奔小康”工程,坚持异地输出、就地转移和回乡创业相结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有效、有序转移,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和增收空间。2007年,全市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8000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58万人、农民创业培训12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9万人;新增城镇就业2.13万人。
落实各项惠农支农政策。继续实行农业税全免、粮食直补、粮种补贴、农机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出台了《关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组织开展“3030示范帮扶”活动的实施意见》等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性文件,并把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列入各镇区考核内容,建立动态监测小组,每月召开分析例会,针对存在的难点问题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办法,促进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快速增长。
强势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全市新增高效农业面积4.39万亩,新增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省级3个,改造中低产田和丘陵山区高效开发10万亩;沃得、飞达等规模企业相继涉足现代农业;农业龙头企业生产经营和带动能力稳步提高。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的现代高效农业也帮助农民实现了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