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设现代农业为方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利用国家增加农机补贴政策,大力引导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使全县农机总动力达26万千瓦,同比增长13%;水稻机耕面积达29万亩、机收面积达22万亩,分别增长11.5%和15.8%。着力抓好23座病险水库和6公里锦河防洪堤的除险加固和4座中型水库灌区改造工程,完成3万亩土地整理和中低产田改造。二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坚持以县农业科技示范园为载体,大力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抓好特色产品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实行农技对接扶助制度,健全农业科技信息网络。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比重,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两个,农作物优良品种率达98%。三是提高农业经营水平。坚持以品牌兴农为核心,把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有机联结起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进、培育和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创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各1个。
以推进结构调整为主线,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建立了以泗溪、野市、新界埠、镇渡等乡镇为主的10万亩绿色大米基地。二是大力发展时鲜蔬菜和本地特色蔬菜,建立了以锦江、塔下、芦洲等乡镇为主的3万亩时鲜蔬菜基地和以田心为主的1万亩凉薯、南瓜基地。三是巩固和扩大优质苎麻种植基地,建立了6万亩优质高效苎麻基地。四是主攻生猪产业,建立了以16个生态畜牧小区为重点的70万头优质瘦肉型生猪基地。五是培植壮大“上高鳙鱼”品牌,发展珍珠、鳗鱼等特色水产品养殖,建立了以徐家渡、翰堂、芦洲等乡镇为主的6万亩水产品生产基地。六是加快“三绿”(绿色通道、绿色养老、绿色帮扶)、“田间林网”、“村庄绿化”、“绿色堤防”四大工程建设,建立了以120万株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和2000亩高效油茶林基地。七是壮大“三辣”产业,建立了以山区乡镇为主的两万亩大蒜、生姜、辣椒基地。
以倡导文明生活方式为导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一是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不定期组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产业技术培训,使每户至少有一名懂技术的明白人。二是抓好务工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实施“阳光工程”,重点围绕县工业园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举办职业技能培训,使受训农民熟练掌握一项以上非农就业技术。三是倡导文明乡风。深入开展“上高最大的优势就是上高人”主题教育活动,以“开明诚信上高人”评选活动为载体,大力组织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在全县广泛开展“文明信用户”、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组织实施“少生快富”工程,教育广大育龄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倡导文明进步的生育观;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勇创家业的理念,使诚实守信、开明开放成为全体农民的共同意识和自觉行动。
以推进村庄整治为重点,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是抓好规划编制。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本县实际,全面完成200人口以上村庄的规划编制任务。二是全面开展“三清”。全县以自然村为单位全面清排水沟、清除路障、清除垃圾,整治脏、乱、差,搞好农户家庭卫生。三是突出抓好“六改”,即改房:做到房屋整洁,无乱建乱搭,体现地方人文特色;改栏:做到人畜分离,适度发展生态畜牧小区;改水:做到逐步用上卫生安全的自来水;改厕:提倡使用水冲厕,鼓励有条件的村由集体出资建公厕;改路:有条件的地方做到进村道路和村内道路硬化;改环境:做到林果成阴,环境优美,并与发展庭院经济相结合,宜林则林,宜果则果,搞好村庄绿化。四是积极推进“四普及”。即普及沼气:鼓励和扶持农户自建沼气池,发展“猪―沼―果(菜、鱼)”等生态农业模式;普及有线电视:逐步完善县、乡、村有线电视传输网络,提高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普及电话:加强农村通信网络和互联网建设,提高农村的电话普及率和网络覆盖率;普及太阳能: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色的清洁能源。
以创建协会组织为平台,完善农村民主管理机制。一是探索建立林业“三防”(防森林火灾、防盗伐滥猎、防病虫危害)协会,由群众自己筹资解决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后的群防群控问题。二是积极建立田间用水管理协会,推动灌区农田灌溉用水调度、工程维护和水费收缴工作。三是全面建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充分发挥理事会“收集民意、实施项目、管理资金”等职能作用,使农民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四是大力培植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提高农机服务效能。重点抓好锦江、新界埠两个乡镇农机作业协会的建设。五是积极培育各类专业经济合作协会,为农民发展生产和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提供有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