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投入土地整理的资金量稳步加大。2001年至2006年,国家累计投入中央分成的30%部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近300亿元。1999年至2006年,全国共补充耕地面积3525万亩,同期补充的耕地大于建设占用的耕地面积,其中1270多万亩是通过土地整理补充的。“十五”期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规模2400多万亩,新增耕地500多万亩,超过了同期全国灾毁耕地的面积。土地整理后,项目区农田生产能力普遍提高了10%到20%,生产成本降低了5%到15%,即使按10%计算,全国每年通过土地整理增加的粮食产能,就相当于增加400万亩耕地的产出。仅国家投资的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范围就惠及1200多万农民,新增耕地可以解决390多万人的长远生计。国家投资项目覆盖了49%的国家重点扶贫县,扶贫效果十分明显。按照新的征收标准,如果土地收益征收到位,今后,全国用于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土地整理、耕地开发的总投入,每年将达1000亿元左右。
过去5年,国家共下达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320个,每公顷要整理的土地上,平均投入约1.83万元。项目建设总规模中84.4%是对现有耕地和基本农田进行综合整治,有效地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民增收脱贫。
行动
2007年1月1日起,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征收标准变了,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倍;这笔资金的分配和管理方式也变了,中央分成的部分,参照上一年的基本农田面积、灌溉水田面积等因素,分配给各省(区、市),专项用于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土地整理、耕地开发等支出,中央原则上不再以下达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的方式分配。
湖北省明确资金使用原则,紧紧围绕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分配资金,资金集中投向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以土地整理项目为载体。地方分成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一律全额缴入省级国库。中央分成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到省后,专项用于湖北省粮食主产区和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项目建设。
辽宁省将中央返还资金的全部和省分成资金的80%,分配到各市,分配因素除国家已经明确的基本农田面积、灌溉水田面积、有偿使用费的收缴情况外,增加了粮食主产区数量因素,4个因素所占的权重分别为70%、15%、10%、5%。通过运用资金分配政策,推动各级政府保护耕地任务的落实。
广西壮族自治区每年地方分成的新增费用大约有4亿元,加上中央分成部分每年分配给广西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使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有了资金保障。政府主导,部门牵头,整合水利、交通、农业多方投入资金,计划用5年时间,投入180亿元,集中开展桂中旱区的水利基础设施、土地整理、农村道路及农业结构调整等四大类建设。
成效
保护耕地不再是保护落后,田野充满着发展的希望。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产出水平明显提高。湖北省老河口市地处鄂北岗地,引水灌溉一直是阻碍当地粮食发展的难题。这个市把土地整理与农田水利建设结合起来,采取排灌分家新模式,做到一个片田一个泵,既能排又能灌,农田复种指数提高一倍,粮食亩产由整理前的300公斤增加到500公斤以上。
整理后的高标准农田,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江西省以推进“造地增粮”富民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进农田基本建设,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开发力度,加快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江西省政府明确要求,2008年重点抓好10个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0个与之配套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抓好100个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00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兴建1000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点,1000个“一村一品”示范区,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数增加10%,农民来自农业产业化的收入增长10%。
广西未来5年内,分期分批,集中投入21亿元土地整理专项资金,拟安排土地整理项目48个,建成桂中旱区有特色、成规模的110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逐步形成桂中旱区相对集中连片、高标准、各具特色的种植群,为实施全自治区农业优势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提供良好的平台。
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投入,为无垠的田野增添了无穷的生机。
企盼
目前,土地整理中还存在着若干问题:一些地方土地整理基础工作比较薄弱,项目管理不够规范,实施进度缓慢,截留挤占、挪用资金问题时有发生,个别问题还比较严重。土地整理项目设计、施工、监理等比较粗放,还存在项目目标单一,片面强调补充耕地数量的问题。土地整理的后期管护责任不明确、管理不到位,影响了工程效果的长久发挥。
今后,每年将有大笔资金投向土地整理,同时对土地整理的要求也更加明确。这就是,要紧紧围绕耕地保有总量实现土地整理的目标,紧紧围绕提升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水平,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紧紧围绕重点地区和重大项目,完成土地整理的任务。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作为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的样板工程,应作为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投入的重点,要有土地整理“硬”项目作支撑,还要有动态监测、制度建设、监督检查等“软”项目作保障。
一些地方的农民,渴盼早日筹集资金,整理和建设自己的土地,甚至将之作为推选村干部的重要条件。这一方面反映了农民对于整理土地的急迫心理,另一方面也说明,土地整理还没有全面铺开,还有很大的作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