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赣州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在南康市镜坝镇老镜坝村进行试点推广。此技术加快了灾后备耕进度,深受农民青睐。(图片来源:江西日报 杨晓明 摄)
熏风一夜百花放,春雨淅沥唤人急。
一分不少地补给农民,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播下的是加速发展农机化的种子,收获的是农民踊跃购买农机的果实。2004年至2007年,各级政府共投入江西省农机购置补贴1.79亿元,撬动农民投入6.65亿元购置农机;四年来,全省农机总动力年均以20%的速度增长,去年已达2506万千瓦;全省水稻机耕、机收水平分别达到65%、50%,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39%。
种田告别“三弯腰”,丰产增收又省力
在高安市祥符镇莲花村,几位农民用朴素的话语向记者讲述他们种田的感受:“这几年,我们村农民购买了1000多台各类农机,粮食产量提高了,大部分劳动力还可以出外务工。”
围绕突破水稻机械化插秧这一制约水稻生产的“瓶颈”,江西省建立了12个国家级机械化水稻育插秧示范县、7个省级示范县,制定并推广应用了双季稻杂交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研制开发了晚稻机插育秧专用肥物化成果产品。去年,全省插秧机达1000台,水稻机插秧面积达65万亩。全省农民开始告别千百年来耕田、插秧、收割“三弯腰”的传统生产模式,耕田用上了旋耕机,栽禾用上了插秧机,割禾用上了收割机,种田省时省力。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提高,为全省粮食生产总量连续四年创历史新高、农民收入连续四年人均增收300元以上起到了促进作用。资料显示,机耕、机收相对于人畜力,平均作业每亩价格降低9到15元,每亩增产粮食12.6公斤;机插每亩增产粮食40公斤。四年来,全省农民年均节本增收10亿元。
农机“上山下水”,农产品优质增产
3月14日,省农机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近年来,在确保农机购置补贴保证粮食生产机械的前提下,江西省将补贴范围扩大到了果业、畜牧、水产等产业上,倾力实施“农机再上山”,“农机进牧区”,“农机下水”,提高、巩固油菜、花生等生产机械化“四大战役”。
随着“四大战役”的推进,赣南脐橙有80%的果园实现了机械化开发;20%以上的果园推广应用了滴灌、渗灌、药肥水共施技术;果园中耕除草、果树修剪、植保机械化技术已大面积推广应用,脐橙出口生产基地全部用上了果品分级清洗设施,果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得到较大提高;全省牧草生产加工机械化水平得到了提升,增氧、投饵等渔业生产机械广泛用于渔业生产中;油菜开沟、直播、收获,花生播种、收获、摘果等等环节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如火如荼地推进。四年来,全省油菜机械开沟起垄作业面积达100多万亩,油菜机械化直摇技术、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
“四大战役”带来“磁场效应”,为江西省主要农产品连续四年增长挂上了“加速挡”。去年,全省水果产量、水产品总产量均首次突破200万吨,棉花、蔬菜等其他经济作物快速增长;全省肉类总产达到275万吨。在国内外大市场上,优质赣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升。
“赣机”唱响南北,农机合作社作用大
“赣机北上”、“赣机西征”。江西农机品牌开始在河南、湖北、陕西、广西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叫响。
随着全省农机总动力的增长,省农机部门积极组织“赣机北上”、“赣机西征”。四年来,全省共组织了1100台联合收割机北上,机收小麦150万亩,作业总收入5470万元;组织了300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西征,机收水稻20万亩。去年,全省农机作业实现总收入83.8亿元。
走进南昌县标兴农技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几位正在与合作社签订机耕、机插、机收合同的农民告诉记者,有了合作社的“一条龙”服务,粮食增产又增收。去年,这家拥有100多台中型拖拉机、全喂入收割机等农机的合作社,为县内外农民提供机耕、插秧、机收农机作业有偿服务面积5万多亩。
在广袤的赣鄱田野上,全省200多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奏响了为农民提供优质农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和专业化服务新曲,有效解决了农户小规模经营与农机社会化大服务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