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甘肃临泽倪家营乡新农村建设见闻
2008-04-08   来源:山东农机化信息网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农机行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正在开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新起点的标志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三个重要标志:

  一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上进入中级阶段。2007年,我国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超过40%,农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已小于40%。这两个指标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上进入中级阶段。从初级阶段跨入中级阶段,是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重要标志,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表明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物质技术基础、组织运行基础、实践认识基础、农民应用基础都比以前大大增强,上了一个新台阶。农业机械化发展格局、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地、根本性变化,农业生产正由过去对人力和自然资源占用和依赖很大,转变为对科学技术和现代农业装备依赖程度大大增强,增机、育人、减员、增效、节约、环保,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旋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使世界农业机械化发展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20世纪,世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亮点主要在北美洲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实现了农业机械化。21世纪,世界农业机械化发展重点正向亚洲、拉丁美洲转移,中国已成为世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亮点。为什么还加“总体上”三字呢?因为我国疆域辽阔,条件复杂,各地发展还不平衡,地区差异还较大。“总体上已进入”,说明已经进入中级阶段的地区已形成主流,还有一部分地区尚未进入,还处于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发展的进程中。实践证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成绩是巨大的,困难也不小。在新的起点上发展农业机械化,要求更高,任务更艰巨。

  二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机械化发展全局,是思想和理论上在新的历史起点指导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标志。过去在发展农业机械化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发展观指导,曾走过弯路,出现过挫折,付出过未能实现预期目标的沉重代价。如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发展理论指导下,正确面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课题、新矛盾、新机遇、新挑战,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指导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想和理论基础更坚实、更科学,必将开拓新视野,树立新观念,进入新境界,开创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局面。

  三是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期及《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是新起点上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进入依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新时期的重要标志。新时期国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的方针及强农惠农政策,对农业由过去“多取少予”转变为“多予少取放活”,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力度一年比一年加大,说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但有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迫切需要,而且有促进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的经济实力和投入能力。2007年,我国经济实力已上升到世界第4位,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全国财政收入达到5.13万亿元,外汇储备超过1.52万亿美元,人均GDP近2500美元,都创历史新高。人均GDP分省来说,达到4000美元以上的省市已有5个,3000美元以上的省市已有9个,15个省、市、自治区已达到2000美元以上,30个省、市、自治区人均GDP都已超过1000美元,唯一不到1000美元的贵州省也接近900美元(见附表)。农民收入逐年增加,2007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突破4000元大关,达到4140元。中央财政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从2003年的0.2亿元连续5年逐年翻番,增加到2007年的20亿元,今年将达到40亿元。地方财政也加大了对农机的投入。农民作为农机投入的主体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很高,农民用于购置农业机械的投入已从2002年190多亿元增加到2007年300多亿元。从2002年到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44.87%,农民用于购置农机的投入增加了54.1%,大于人均纯收入的增幅,可见农民对于购置农业机械,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多么高涨。虽然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难度仍然很大,任务非常艰巨,尤其进入新阶段面临的挑战更是前所未有,但我们必须看到机遇也前所未有,可以说是千载难逢,机遇大于挑战。国家发展战略加大支持力度与农民积极性结合,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在发展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相互促进、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国策指导下,国内外形势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我们必须抓住机遇,用好机遇,面对挑战,求真务实,迎难而上,在机遇与挑战中获得新的突破和成功,又好又快地完成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使命。

  二、开创新局面要抓好着力点

  在新起点上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站在新高度,把握发展变化的脉搏,认识和自觉遵循发展变化的规律,从实际出发,抓好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着力点,努力开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局面。由于各地条件和发展情况有差异,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着力点也会有所不同,必须按照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原则,有重点、有步骤地积极推进。

  1.在加大投入的同时,着力在用好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效益上下功夫

  要努力提高投入效益,避免投入增多了不知道怎么用或用之不当的情况发生。要通过加大投入,使农机化要素组合更优,发展速度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发展领域拓宽,发展格局协调,发展质量和水平提高,发展效益和贡献更大。据测算,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年增幅应保持在1.6%左右。到2010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超过45%,为实现“十一五”规划五年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提供强有力的农机化支撑,农业从业人员预期将减少到3亿人以下,农业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将闯过1万元大关,为2000年的2.56倍,与第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逐渐缩小,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从业人员用量将降至1万人以下,比2000年减少近1.5万人。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应提高,农机化效益增大,是加大农机投入,用好投入的努力方向。

  2.合力攻关,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民以食为天。保障食品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以人为本的农业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要“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突出要抓好三件事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在我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面积占2/3以上。所以,粮食生产机械化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的主攻方向和主要内容决不能动摇。当前,在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生产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水稻机械栽植水平才刚过10%,第二大粮食作物玉米机收水平还不到8%。水稻机械栽植、玉米机收,成为制约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必须攻克的瓶颈环节。在国家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新形势下,要以改革创新精神,立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发展,采取产学研推管结合,合力攻关的综合措施,先在已建和新建的农业机械化示范点上进行试验突破,取得成功经验和示范效果后,进而在面上积极推广,奋力突破瓶颈制约,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
在地区上,由于各地发展不平衡,应采取先进地区率先突破,带头推进,后进地区积极主动,奋力跟进的措施,加强区域间交流合作,实现互促共进。我国稻谷主产区集中在双季稻区、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又称稻、麦、油菜产区)、西南稻区和东北稻区等18个省、市、自治区。目前水稻机械栽植水平东北稻区已达46%以上,尤其黑龙江省已近70%,为全国领先地区;其次是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水稻机械栽植水平虽刚过10%,但发展速度较快,农民已广泛认可,正积极推广,尤以江苏成为发展中的亮点和领头羊;而占全国稻谷面积最大(约占全国稻谷面积47%)、稻谷占当地农作物面积比重最高的双季稻区,水稻机械栽植水平才刚过1%,为全国最低,是新阶段我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必须主攻突破、大力推进的重点地区。双季稻区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我国就基本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主攻的关键环节是机械栽植。目前在三大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中,玉米机收是水平最低、最薄弱的环节。玉米机收水平最高的是黄淮海夏玉米区的山东省,玉米机收水平已突破20%,正向30%挺进,成为全国玉米机收的发展亮点和领头羊。而玉米第一大省、北方春玉米区的吉林省,玉米机播水平虽已超过72%,但机收水平刚及1%,玉米机收是明显的“短腿”。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机收已进入推广应用阶段,发展势头强劲。北方春玉米区玉米机收总体上还处于示范推广启动阶段,正在努力攻关。新阶段要进一步加快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步伐,并着力主攻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山西、新疆、陕西等春玉米区,加快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
  3.统筹兼顾,积极开拓各地特色优势农产品的生产机械化

  我国农业资源非常丰富,除粮食外,还有经济作物和许多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领域十分广阔。中央一号文件在强调“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同时,提出要“稳步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机械化”。这是新阶段、新起点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要求,是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进行结构优化、领域拓宽的战略性调整,是农机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在新高度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举措。各地应根据本地农业资源特色,因地制宜地开拓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优势农产品生产机械化,把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攻坚与优势农产品生产机械化开拓结合起来,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新贡献。各地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例如黑龙江的大豆,新疆的棉花,湖北的油菜,山东、河南的蔬菜、花生,广西的甘蔗,山东、陕西的苹果,湖南、福建的柑橘,河北、山东的梨,广东、广西、海南的香蕉,新疆、河北、山东的葡萄,云南、福建、浙江的茶,四川、河南、湖南的猪,内蒙古、黑龙江、河北的奶牛,等等。当前,应结合农业部和财政部启动的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着力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油菜、棉花、柑橘、苹果、生猪、奶牛等10个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点,提供农机化技术装备支持,促使农机农艺结合,优势互补,互促共进,协调发展,开创农机化促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发展的新局面。

  4.积极推进农机服务上新台阶

  立足于我国农户众多、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的国情,使多数农民不用买农机也能用上农机,积极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机共同利用、经济有效的发展道路,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新阶段,农机服务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再上新台阶:一是创新农机服务模式,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使农机服务更加经济有效。目前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有3500多万个,其中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才19万多个,只占0.5%左右,绝大多数是分散的个体农机户,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服务能力弱。今后要鼓励、支持、引导、培植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推广使用标准农机专业合作社章程,规模大、机制活、服务能力强、服务质量高的农机服务组织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整合农机服务资源,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使农机服务更加经济有效。二是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扩大服务领域,创出农机服务品牌。农机服务在追求效益时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服务兴农意识,讲求安全、可靠、优质、诚信、用户口碑好,创出远近闻名的农机服务品牌。新阶段要把创建服务品牌作为农机服务上台阶的重要标志。三是健全农机服务市场,完善农机服务体系。新阶段要推进农机作业、流通、维修、运输、信息等服务市场综合配套发展,规范市场秩序,拓展服务规模,提高服务水平,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

  5.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人机协调工程优势

  农村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新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是一个增机育人、转人的运动变化过程,每年有几百万人要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农村人力资源优势和机械化优势是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着力点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农机专业技术培训。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建设现代农业要培育造就一批又一批有文化、能操作使用现代农业技术装备、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他们成为农村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代表和靠先进科技勤劳致富的带头人;另一方面是农民转移就业培训。为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培育和输送一批又一批有一定科技文化素质和技能的产业劳动生力军,使发展现代农业与发展二、三产业协调,城乡发展协调。农机系统要充分发挥其有培训基地、师资力量、设备条件和培训经验等优势,把农机人才培训与农民转移就业培训结合起来,既为发展农机化培养人才,也为发展二、三产业培养输送人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有些地区已在这方面积累了经验,效果很好。因此,新阶段在增加现代农业装备,推进农业机械化时,要把培育建设有专业技能的人才队伍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努力推进增机育人、转人、人机协调工程。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施人才强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农机化开创新局面的一件大事,一定要抓紧抓好。

  6.跟上时代要求,大力加强农业机械化理论建设

  在新起点上开创农业机械化发展新局面,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农业机械化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联系农机化实际加强理论建设的历史使命,显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和紧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农业机械化理论建设要贯穿一条主线,不断回答和解决实践提出的三个基本问题。一条主线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三个基本问题:一是什么是农业机械化?(定义界定)为什么要发展农业机械化(发展动力问题,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二是发展什么样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道路、模式选择问题)三是怎样发展农业机械化?(发展理念、思想路线、发展战略、策略问题。如,发展阶段、任务要求、发展原则、重点、结构、规模、布局、步骤、体制、机制、政策,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国际环境下,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国农业机械化如何发展?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正确认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规律,不同地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农业机械化,同一地区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永无止境,认识和创新永无止境,任何发展都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正确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制约,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才能使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农机化效益越来越高,农机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本文略有删节)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白人朴)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46193-1.html

标签:农机 建设 农村 临泽 甘肃

上一篇:农一师十团十七连节能从点滴做起 可节省15万元
下一篇:栖霞加大对农业补贴力度 30万惠农资金惠及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