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论坛举办得非常成功。参加研讨的有政府管理部门的人员、科研院所的专家、大学的教授、企业界的人士和新闻界的朋友,大家畅所欲言,献计献策。这也体现了保护性耕作是多项技术的集成,发展保护性耕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本次论坛的主题突出了保障粮食安全、提高耕地质量、建设生态文明。这恰恰是党中央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问题。论坛上,专家学者围绕着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重点研究了如何在实施保护性耕作中保证粮食稳产增产。从总体上看,实行保护性耕作可以改善土壤、涵养水分,增加有机肥,这是粮食增产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粮食增产要有多项措施结合综合发生作用,包括生物技术、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相互融合,坚持农机农艺相结合,才能产生好的结果。保护性耕作的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都证明这是一项增产措施,这一点大家是有共识的。
目前我国耕地质量不高,有三分之二的耕地是中低产田。实施保护性耕作可以保土、保水、保肥,提高耕地质量;可以减少农田扬尘和秸秆焚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可以减少作业工序,节本增效。总之,保护性耕作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大方向是正确的。
在实施保护性耕作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农业生产中影响产量的因素很多,有光、热等气候条件和水、土、肥、种、密、保、工、管等方面。只要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机具质量可靠,技术指导到位,同时加上各种农艺措施,是不会发生减产的。病虫草问题,它们是农业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任何耕作制度中都存在。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病虫草的发生规律与传统耕作方式下的发生规律有些不同,只要我们掌握了发生规律,并采取适宜措施,做好监测防治工作,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好解决。
保护性耕作是对传统耕作制度的一场革命。在耕作制度的重大变革中,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坚持科学发展观,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对传统的文明要有扬弃,既要继承又要发展。对新生事物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既要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又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创新,总结经验,熟化技术。成熟的经验和技术要大力示范推广。实施保护性耕作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耕地质量,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对专家们在论坛上提的意见和建议,农机化主管部门要以科学的态度深入研究,不要带有偏见,要从客观的角度看待各种意见。
农业机械化是实施保护性耕作的重要因素,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迅速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村出现了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一些地方出现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象。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用机械替代人工,解决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矛盾。机械化是农业科技应用的载体。只有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才能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竞争力和效益,实现现代意义上的精耕细作,推进我国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 宗锦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