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县农机局自1997年开展夏季跨区作业以来已有10个年头(2003年因非典未组织),跨区作业规模由小到大,作业范围由最初的1个省到现在的4―5个省。自2007年来,随着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快速增长及其他因素影响,跨区作业又面临着一个新的选择。
一、夏季跨区作业现状
1、各地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增多是跨区作业发生变化的根本因素。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国家补贴政策的带动,小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迅速增长,许多地方的小麦联合已接近基本满足本地需要。鉴于此状况,许多机手不再强烈要求出去跨区,而是愿意留在当地收割,这样在当地可以多割2―3天。跨区作业这个经济产物,当其存在的主要因素小麦联合数量到达一定程度,跨区作业的积极性必然发生变化。
2、跨区作业车队不再“集团作战”,而是分散化。上百台小麦联合机集中在某地收割已不现实,大多组织者将大的作业队分散成小分队,每个小分队20―30辆机车分赴不同地点,这样保障有活干,有收入。
3、油料价格增长过快,影响机手收入。近年来,油料价格上升幅度远远大于机收价格增长幅度,机收价格每亩增长5―10元也就是刚刚抵消油料增长部分,甚至不足。也就是说现在机收一亩的价格的收益与5、6年前对机主是一样的,但雇工的价格却上去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机主跨区的积极性。
4、跨区目的地由原来的国、省道沿区向较偏远地区集中。由于交通便利,前几年大多数小麦联合机手多到国、省道地区及附近地区收麦,这些地区往往呈现出上千台收割机收麦的壮观,由于车辆较多,机收价格自然就降了下来,而机手出去几千里地,价格低也要收麦。这几年许多机车多向较偏远地带,这些地区收割条件较差,但价格相当可以,机手收益也相当可以。
二、开展跨区作业的有利因素
1、机主有增加收入的愿望。一个大型自走收割机即使国家有补贴,个人也要花上好几万元才能买回来。机主只要买车,就想收回成本,想赚钱,就想去跨区,毕竟只有跨区收割时间才会长一些,收割亩数才会多一些,收回机车成本时间就短一些,收益就容易一些。
2、跨区管理模式趋于成熟,。通过这么多年的跨区作业,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及中介组织对于跨区作业的管理日趋成熟。签订协议,订合同,入保险,实行军事化管理,成立临时党支部,这些有益经验,对于跨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跨区队伍的管理,保障跨区作业收入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3、跨区环境日益优良。在2004年以前的跨区作业中,抢机、砸机、机收后故意刁难不给钱或少给钱等等现象时有发生。通过这些年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治理,这些妨碍跨区作业的恶劣现象几乎杜绝了,整个跨区作业的外部环境是越来越好了。
三、几点思考
1、夏季跨区已成熟定型。夏季跨区作业模式已基本定型,由过去的政府部门主导向市场化过渡,现在中介组织已成为跨区的主导力量,他们在操作上更为灵活。
2、秋季跨区大有可为。秋季跨区作业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可以借鉴夏季跨区作业的有益经验,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方法,把秋季跨区作业这篇大文章做好。
3、农机部门任重而道远。农机部门要向社会及时公布有关跨区作业信息,及时了解相关情况,及时引导,规范,保证跨区作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