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可以颁发勋章,我希望给农机推广工作者每人颁发一枚;如果我还可以决定勋章的颜色,我希望是金黄色的。
从3月份至今,安徽省巢湖市掀起了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工作热潮。全市广大农机推广工作人员搞培训、抓示范,纷纷走向基层一线。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做好农机推广工作最核心的就是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一名农机推广工作者撰写出的最好论文不是在纸上,而是在田间。
陈志友,任无为县农机推广站站长已经多年,50多岁的他目前是全市农机推广系统年纪最长的推广站站长。说到无为县被列为全省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示范县,他说,作为农机推广工作者,肩上的责任很重。
巢湖市是一个重要的水稻产区,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是千百年来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继水稻收获基本实现机械化之后,育插秧环节已是最后一道瓶颈。
2004年,巢湖市确定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工作是农机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和一号工程。自那时起,广大农机推广工作者就担起了急先锋的角色,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撰写出最具价值的论文。
陈志友说,能够帮助农民实现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是我们农机推广部门最大的心愿。从4月份以来,他坚持和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为指导农户做好育秧,他带领一班人,从一个示范点到另一个示范点,不厌其烦地重复进行营养土配备、秧田平整、稻种播散、覆土等示范性工作。当他们戴着草帽,挽起裤子,赤着脚丫,劳动在田间的时候,当他们亲自操作着插秧机插出一行又一行秧苗的时候,有谁再为他们的理想而担心?没有!因为,他们用脚把与农户的距离缩短,把心给贴近。
千万不要问我,他们当中谁是英雄?因为我知道,他们个个都是英雄。如果硬要我报上名单,我希望把他们每个人的名字都写上。
不仅是陈志友,在巢湖,有着一大群像陈志友这样的农机推广工作者,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巢湖市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迅速发展。
王和平,居巢区农机推广站站长,50多岁的他,今年承担了双重任务,不仅要做好全国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县建设工作,而且还要抓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这个重中之重。熟悉王和平的人都知道,他每到一个地方,都能迅速和当地农户打成一片,把农户当成自己最亲的人,把农户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始终与农户心连心。在培训课堂上,我们能够见到他深入浅出的讲解,生动、朴实的语言一下子就能够把农户给抓住。在田间,他坚持挽起裤角,和群众一起劳动,他对农户的关心,如同师傅带徒一样。
走进居巢区农机推广站,我们发现,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他们能吃苦、能战斗,从他们身上找不到任何一个机关工作人员的影子。由于长时间在田间地头劳动,太阳和雨露已在他们身上打下深深的烙印。
不接触我们的农机推广工作者,不知道他们有多么可爱。在无为县,我们了解到一个感人故事,由于局里公务用车紧张,王良瑛、丁松、吴经伟等一帮农机推广战线上的小伙子们,每个人都是用自家的摩托车,不断地在家和田野之间奔波,早出晚归。可能有人会担心,一天又一天,他们能够坚持下来么?他们的回答是:我们做到了!无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示范点有多远,无论是刮风下雨,只要农户一个电话,不久都会听到熟悉的摩托车声,见到他们最为熟悉的声影。他们知道,农机推广技术人员来了!
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有人会想,付出如此艰辛的劳动,一定会有丰厚的报酬?我的回答是,没有,可能还要自掏腰包付油钱。有人会问,为什么?我会说,来自于他们对农民的热爱。
34个农机加油点 解决农业用油紧张
2008-06-16 来源:龙基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456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