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粮食安全 建设生态文明 推进绿色奥运
北京市郊耕地已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
六月的京郊大地,麦浪滚滚,一派丰收景象。6月22日,农业部和北京市在顺义区张镇良山村共同举办了北京市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现场观摩活动。自此,北京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圆满收官,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全国首个已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省(区、市),北京市也为各地规模化推进保护性耕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蓝本。
22日上午,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副部长张宝文来到良山村,观摩了“秸秆粉碎还田”和“秸秆捡拾打捆”两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孙政才表示:“北京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标志着我国保护性耕作规模化推进取得新突破,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对促进全国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北京200多万亩粮食作物生产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对减少北京扬尘、减少秸秆焚烧、改善首都环境、创办绿色奥运具有重要作用。”
保护性耕作是以免少耕和作物残茬覆盖为主的现代耕作技术,不仅能抵抗风蚀水蚀、保护土壤和环境,而且能显著提高旱作农业产量。目前,这项技术在欧美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2006年初,农业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启动了北京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决定用三年时间,在北京取消铧式犁耕作,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截至2007年底,北京市共利用各级购机补贴资金3600万元、保护性耕作项目资金1300万元,共计6970余万元。新增保护性耕作机具1510台套,其中大型拖拉机154台、免耕播种机500台,投入保护性机具2.5万余台套,使北京市的保护性耕作作业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过三年的建设实施,北京市已在9个区县的100余个乡镇完成保护性耕作面积212万亩,保护性耕作整体应用水平达到80%以上。
往年“三夏”时节,京郊农民在麦田里焚烧秸秆、烟火四起。遮天蔽日的烟雾,严重影响了交通安全和空气质量,甚至扰乱飞机航班正常起降,造成高速公路关闭。现在,北京市通过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有效防止了上述现象的发生,并且明显提高了北京的农业生态环境。北京市的监测显示,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3年后,北京农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由1.52%增加到1.81%,土壤贮水量增加14%~15%,水分利用率提高15%~17%,全年节水量相当于1个怀柔水库的库容量。
保护性耕作技术还为北京市农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北京市农机部门测算,由于减少了翻耕、重耙、镇压和施底肥等工序,玉米种植每亩节约生产成本约45元左右;冬小麦种植每亩节约生产成本约60元左右,每年可节约农业生产成本约1亿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部将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重点推广农业技术之一,中央财政自2002年起累计投入2亿元予以重点扶持。当前,我国保护性耕作呈现出了规模化推进的良好势头。除北京外,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均有所体现。据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统计,截至2007年底,全国已建立保护性耕作国家级示范县173个,省级示范县328个,保护性耕作实施总面积达到3062万亩,免耕播种面积1.38亿亩,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达到3.27亿亩。孙政才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认真总结发展保护性耕作的宝贵经验,科学把握发展保护性耕作过程中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遵循规律与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相结合,建立和完善保障体系,改革传统耕作制度,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条件的地区,要加快整体推进保护性耕作发展。
孙政才要求各级农机部门在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中把握好以下五项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结合区域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作物特点,采取适宜的技术模式,研究开发和试验确定适用的保护性耕作机具,积极促进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应用。二是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要选好重点区域,通过试验示范,确立技术路线,不失时机地扩大保护性耕作应用面积。要充分发挥农机大户、种粮专业户、乡村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三是政府扶持,农民自愿。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将现有项目与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结合,要特别尊重农民的意愿,注重保护农民和广大农机手的经济效益。四是强化合作,共同促进。要加强农机与农艺结合、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发挥农机、栽培、土肥和植保等领域专家和机构的积极性,共同促进保护性耕作发展。五是突出创新,建立机制。要加强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不断完善技术模式和运行机制。培育、扶持、发展一批保护性耕作种粮大户、规模农场、农机大户、农机经纪人及专业合作组织,推进保护性耕作社会化服务。加强机具的研发、改进和选型,为技术的应用提供满意的装备保障。